- 1、
拔山盖世 [ bá shān gài shì ]
释义: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2、
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
释义: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3、
不避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释义: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 4、
不甘示弱 [ bù gān shì ruò ]
释义: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我的第一个师父》:“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
- 5、
不避艰险 [ bù bì jiān xiǎn ]
释义:不畏惧艰难险阻。
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 6、
不顾一切 [ bù gù yī qiè ]
释义:什么都不顾。
出处: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 7、
驰骋疆场 [ chí chěng jiāng chǎng ]
释义:驰骋:奔驰。疆场:战场。骑着马奔驰在战场上,形容英勇作战,无可阻挡。
出处:
- 8、
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 sǐ ]
释义: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9、
扯鼓夺旗 [ chě gǔ duó qí ]
释义:形容作战勇敢。
出处: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统雄兵劈面相持,驱貔虎扯鼓夺旗。”
- 10、
瞋目扼腕 [ chēn mù è wàn ]
释义: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出处:商鞅《商君书·君臣》:“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衣裳而谈说者得;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无功而皆可以得。”
- 11、
迟日旷久 [ chí rì kuàng jiǔ ]
释义:犹言旷日持久。
出处:《商君书·君臣》:“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衣裳而谈说者得,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
- 12、
大步流星 [ dǎ bù liú xīng ]
释义: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 13、
单刀赴会 [ dān dāo fù huì ]
释义: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出处:《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 14、
单枪匹马 [ dān qiāng pí mǎ ]
释义: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15、
胆大包天 [ dǎn dà bāo tiān ]
释义:形容胆子极大。
出处:唐 刘叉《自问》:“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 16、
胆大心细 [ dǎn dà xīn xì ]
释义: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出处:《旧唐书·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 17、
断头将军 [ duàn tóu jiāng jūn ]
释义: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出处:《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 18、
蹈锋饮血 [ dǎo fēng yǐn xuè ]
释义: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出处:清·吴敏树《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公骤起乡闾,捐家室,誓徒旅,蹈锋饮血,其军最为雄健矣。”
- 19、
蹈刃不旋 [ dǎo rèn bù xuán ]
释义: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出处:《孙膑兵法·善者》:“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 20、
奋不顾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释义: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 21、
奋发图强 [ fèn fā tú qiáng ]
释义: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出处: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 22、
奋勇当先 [ fèn yǒng dāng xiān ]
释义:鼓起勇气,赶在最前面。
出处:《隋书·史祥传》:“公竭诚奋勇,一举克定。” 元·关汉卿《哭存者》第二折:“更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 23、
斧钺之诛 [ fǔ yuè zhī zhū ]
释义: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出处:《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 24、
赴汤蹈火 [ fù tāng dǎo huǒ ]
释义: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 25、
赴险如夷 [ fù xiǎn rú yí ]
释义: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出处:《魏书·于什门等传论》:“史臣曰:‘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视死如归;或赴险如夷,惟义所在。’”
- 26、
愤不顾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释义: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出处:宋·乐史《绿珠传》:“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 27、
甘死如饴 [ gān sǐ rú yí ]
释义:甘:情愿;饴:饴糖。甘愿去死,就像吃糖一般。形容不怕死,把死作为快事。
出处:《清史稿·任举传》:“举忠愤激发,甘死如饴,而朕以小丑跳梁,用良臣于危地,思之深恻。”
- 28、
裹尸马革 [ guǒ shī mǎ gé ]
释义: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
出处:宋·陆游《陇头水》:“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 29、
敢为敢做 [ gǎn wéi gǎn zuò ]
释义:做事勇敢,无所畏惧。同“敢作敢为”。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这的是败坏风俗,那一个敢为敢做!”
- 30、
敢勇当先 [ gǎn yǒng dāng xiān ]
释义:犹奋勇当先。比喻勇于承担重任,领头去干。
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若不是老相国雄才大略,和鏄诸敢勇当先,岂有今日。”
- 31、
过五关斩六将 [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
释义: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 32、
虎口拔牙 [ hǔ kǒu bá yá ]
释义: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出处:金·马钰《玩丹砂·赠阎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齿,骊龙颔下夺神珠。”
- 33、
浑身是胆 [ hún shēn shì dǎn ]
释义: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 34、
急流勇退 [ jí liú yǒng tuì ]
释义: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出处: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 35、
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释义: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 36、
坚强不屈 [ jiān qiáng bù qū ]
释义: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出处:荀况《荀子·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 37、
坚韧不拔 [ jiān rèn bù bá ]
释义: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处: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 38、
坚贞不屈 [ jiān zhēn bù qū ]
释义: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 39、
揭竿而起 [ jiē gān ér qǐ ]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40、
金石为开 [ jīn shí wèi kāi ]
释义: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 41、
精明强干 [ jīng míng qiáng gàn ]
释义: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六回:“承辉这个人,甚是精明强干。”
- 42、
兼人之勇 [ jiān rén zhī yǒng ]
释义: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出处:《汉书·韩信传》:“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 43、
见义敢为 [ jiàn yì gǎn wéi ]
释义: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同“见义勇为”。
出处: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 44、
开路先锋 [ kāi lù xiān fēng ]
释义: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 45、
慷慨激昂 [ kāng kǎi jī áng ]
释义: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 46、
慷慨就义 [ kāng kǎi jiù yì ]
释义: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代的变迁》:“现在是四更时分,彭、刘、杨三位,同在制台衙门前慷慨就义了。”
- 47、
临危不惧 [ lín wēi bù jù ]
释义: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48、
履险如夷 [ lǚ xiǎn rú yí ]
释义: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出处: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狱囚》:“而从此周道坦坦,履险如夷矣。”
- 49、
宁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释义:宁愿死也不屈服。
出处: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 50、
矮小精悍 [ ǎi xiǎo jīng hàn ]
释义: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3回:“一个最勇敢的叫徐骧,生得矮小精悍,膂力过人。”
- 51、
排除万难 [ pái chú wàn nán ]
释义: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出处:毛泽东《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 52、
披荆斩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释义: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 53、
匹夫之勇 [ pǐ fū zhī yǒng ]
释义: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 54、
匹马单枪 [ pǐ mǎ dān qiāng ]
释义: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
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55、
匹马一麾 [ pǐ mǎ yī huī ]
释义: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出处:元·脱脱《辽史》卷五十八:“辽太祖匹马一麾,斥地万里,经营四方,末尝宁居,所至乐从,用此道也。”
- 56、
普天之下 [ pǔ tiān zhī xià ]
释义:指整个天下;遍天下。
出处:《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57、
前赴后继 [ qián fù hòu jì ]
释义: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58、
前仆后继 [ qián pū hòu jì ]
释义: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59、
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释义: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60、
怯防勇战 [ qiè fáng yǒng zhàn ]
释义: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出处:《梁书·冯道根传》:“怯防勇战,此之谓也。”
勇敢的词语有哪些(2个)
- 意到笔随指写诗绘画时一旦思绪或构思清晰成熟,即刻可将意境现诸笔端。形容运笔时文思敏捷。
- 节节胜利节节:逐段。指胜利一个接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