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安思危,汉语成语,拼音是chǔ ān sī wēi,意思是指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会出现困难及危险。出自《隋书·音乐志下》:“居高念下,处安思危。”
2、示例: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扩展阅读
登泰山记重点字词解释
1、阳:山的南面。
2、汶(wèn)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3、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4、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
5、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6、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7、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8、以:在。
9、乾隆三十九年:即年。
10、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11、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
12、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13、泰安:即今山东泰安,在泰山南面,清朝为泰安府治所。
14、丁未: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15、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16、磴(dèng):石级。
七步之才名词解释
1、七步之才指七步成诗的才华,形容人才思敏捷。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2、七步之才(拼音:qī bù zhī cá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3、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什么是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名词解释
1、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是指因高分子结构的改变,而使摩尔吸光系数(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 ε 增大的现象,亦称高色效应。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由于获得有序结构而产生减色效应的高分子,变性成为无规则卷曲时,减色效应消失的现象叫增色效应。
2、生物化学减色效应,在生物化学中,是指:若变性dna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后,其260nm紫外吸收会降低,这种现象叫减色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