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的折射:下雨天天空中出现彩虹。
2、磁力现象:两块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
3、能量的转化:细线悬挂的小球在空中摆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4、液体凝固:冬天早晨窗子上出现冰花。
5、扩散现象:一滴红墨水滴入一个装满清水的杯子,很快一杯水都红了。
6、光的反射:镜子中出现自己。
7、沸腾现象:烧开的水水面不停地翻滚。
8、做家具:形状改变,其本质并没有变化。木匠把木头做成桌子、椅子等家具。
延伸阅读
马赫带现象
1、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2、马赫带(mach band)1868年奥地利物理学家 e.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现象。它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将一个星形白纸片贴在一个较大的黑色圆盘上,再将圆盘放在色轮上快速旋转。可看到一个全黑的外圈和一个全白的内圈,以及一个由星形各角所形成的不同明度灰色渐变的中间地段。而且还可看到,在圆盘黑圈的内边界上,有一个窄而特别黑的环。由于不同区域的亮度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明暗边界处的对比,使我们更好地形成轮廓知觉。这种在图形轮廓部分发生的主观明度对比加强的现象,称为边缘对比效应。边缘对比效应总是发生在亮度变化最大的边界区域。
3、我们可以用侧抑制来解释马赫带现象的产生。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由于相邻细胞间存在侧抑制的现象,来自暗明交界处亮区一侧的抑制大于来自暗区一侧的抑制,因而使暗区的边界显得更暗;同样,来自暗明交界处暗区一侧的抑制小于亮区一侧的抑制,因而使亮区的边界显得更亮。
自感现象是指什么
1、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它是由于线圈本身电流变化而引起的。
2、概念: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做自感现象。
3、流过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导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线圈中原来电流的变化,当原来电流在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当原来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同。因此,“自感”简单地说,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做自感现象。
4、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导线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系。线圈的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所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的快慢跟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系。对同一线圈来说,电流变化得快,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大,反之就小。 对于不同的线圈,在电流变化快慢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是不同的,电学中用自感系数来表示线圈的这种特征。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
物候现象是什么
1、物候现象是指在大自然中,那些受气候、水文、土壤等影响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也是人们最早用来判断季节的自然现象。
2、例如,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