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笔记本装固态硬盘选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笔记本装固态硬盘选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笔记本装多大固态比较好
1、固态主要能够提升你进入桌面以后的响应速度
2、放在固态内的软件读取速度会比放在机械里更快
差不多主要的体验差距在这两个了,也是题主最不关心的方面。
机器寿命、游戏流畅的问题和固态有没有直接联系……我是觉得没有的。
如果你的电脑“优化”的足够好(不是某安全卫士的“一键优化”,而是有一个比较纯净的系统)我觉得还是固态和机械的体验差距其实不算特别大,当然仅限对硬盘要求不高的应用。
说点其他的,固态和机械分开两个盘,固态装系统,机械存资料。重装系统的时候就可以安心格盘了,比纯机械方便打理,整理硬盘的时候会更有目的性。如果以后笔记本要出掉,固态留在机器里卖(老固态一般不是特别好的没有留着的必要),硬盘可以拆下来自己做个移动硬盘啥的(主要是里面的资料)
再说 现在sata固态价格也不贵,M2固态的价格也逐渐下来了,花300-500体验一下固态也不是什么完全不能接受的事。
如果没有客观约束,当然是越大越好!现在固态的工作机制是越大越耐用,高速模式越持久。
越大越耐用
无论是哪种固态,基本都是有限的写入次数,一旦某个块达到了限定的写入次数就坏了。为了防止同一个区域被多次重复写入,固态硬盘的主控芯片都会有特定的均摊算法,将写入操作尽可能多摊到全盘。我们假设主控芯片工作状态理想,当你在各个目录操作各种文件时,实际写入芯片的数据其实是按次序“排列”,优先填充被写次数少的块,所以实际报废限制是按写入总量(越接近越好,看主控的优化)。所以人们在评估固态硬盘寿命的时候会按“全盘写入次数”来表达。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写入量达到(主控越好越接近)全盘容量的时候其寿命就减少一“岁”。所以固态硬盘空间越大,其实际使用寿命会越长!
持久的高速模式
在我们日常使用中,会进行各种删除与写入操作。被删除的文件,主控需要对区块进行回收。这种回收算法与剩余空间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磁盘的空间不断减少,留给主控回收处理的空闲区块越来越少,垃圾回收算法也会执行的越来越慢。其原理也不难理解,通常主控会维护所有已用和未用的块,剩余空间很大的时候,主控算法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足够的空闲空间分配给新的写入任务,于是也很容易快速相应程序的写入指令。但是当空闲块所剩无几时,主控就需要执行回收操作,用更多的时间来寻找空闲区块。
另外关于速度的测试,通常新的固态硬盘很容易达到官方宣称的极限速度,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除了以上原因,一些固态的也会有一定的高速缓存区域,新盘的高速缓存处于空闲状态,测评成绩也会高出许多。一旦这些高速缓存用完,测评成绩恐怕要掉很多。
总结
固态硬盘越大越好可能都话尽量买大的。建议平时不怎么用电脑的可以买1T以下,基础工作者1T以上,2T适合高频工作者,4T最稳妥,适合专业工作者。
现在固态硬盘大降价,完全可以考虑大容量固态,价格相对来说不是很贵,性价比最高的是500G,品牌的话推荐三星,英特尔。其他牌子的就不推荐了,掉速比较严重,大厂的实力还是可以信赖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笔记本装固态硬盘选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笔记本装固态硬盘选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