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做手工活可以拿回家的(哪里有手工活可以拿回家做的有)

哪里有做手工活可以拿回家的(哪里有手工活可以拿回家做的有)

哪里有做手工活可以拿回家的,哪里有手工活可以拿回家做的有

内容导航:

  • 绵阳大学生兼职做手工遭遇“拿不到工钱退不了定金”……
  • 卖猫窝意外火了,月销50万元!90后广西姑娘把这门技艺“盘活了”
  • 柳木菜板手工造,老木匠月入七八千
  • 一、绵阳大学生兼职做手工遭遇“拿不到工钱退不了定金”……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绵阳大学生小丽(化名)在网上发帖称,自己与朋友在位于时代大厦的“意达工艺”做兼职,加工布艺娃娃,赚取手工费。在交纳了250元定金后,交货时对方却以工艺不达标为由,拒绝支付手工费,也拒绝退还定金。“我觉得自己被骗了。”15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反映

    兼职做手工没赚钱反而赔本

    小丽是绵阳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因为课余时间较多,就想找个兼职。去年11月上旬,小丽与朋友逛街时,接到一张“兼职手工产品对外开放加工”的传单,大概内容为兼职做手工,每人120~200元一天,工艺简单,可带回家做。

    12月13日,小丽与朋友一起来到传单上载明的地址——时代大厦23楼C号“意达工艺”。“进去后,一个男的把我们带到一个房间介绍手工产品,其中一个是布艺娃娃,有专门的模型纸板。那个男的说,拿一份材料要收50元定金,做一个布艺手工费是40元,损耗率是20%。意思是我们拿10份材料,给他交8个成品,他还是付我们10个成品的手工费。”

    小丽与朋友总共给了250元定金,拿了5份材料。“他说只需要第一次交定金,交货后退定金,以后都是免费拿材料回去做。”随后,小丽与工作室签了合同,约定交货时间为12月20日,“后来我们有事,跟他说24号交货,他也同意了。”

    24日,小丽与朋友拿着成品来到“意达工艺”交货,“明明没有皱褶,他非要说我们做的有皱褶,说我们没有按合同要求做,让我们赔违约金和材料损失费。我们当着他的面把他指出来的几处皱褶改了,他还是说不行,我们无论怎样都交不了货。”经过与男子再三交涉,最后对方同意不让小丽赔偿,但也没有退定金。

    察觉自己上当受骗后,小丽报了警,“因为金额尚未达到立案标准,警方无法立案。”之后,小丽在各大网站发布自己被骗经过,并寻找与自己经历相同的受骗者,经过10多天的努力,找到20余位相同经历的大学生,“他们都是在意达做了手工后交不了货,工钱拿不到,定金也不退。因为金额大都是几百块钱,他们选择了息事宁人。”

    暗访

    工作人员反复改口拿货有套路

    1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时代大厦的“意达工艺”,里面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在记者表明想兼职后,该工作人员让记者先在门口做登记。登记册上,从本月11日到15日签到的有12位,仅13日当天就有5位。工作室内挂着大量裱起来的布艺娃娃,旁边写有“禁止拍照版权保护”。

    随后,该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兼职产品,正是小丽所说的布艺制作,通过专门的模板、海绵、彩布以及胶水,粘贴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娃娃。“不能在我们工作室制作,只能带回家做。一份材料制作一个布娃娃,每份定金40元,一次至少要拿30份材料。交货后,一个成品给40元手工费,并返还之前收取的定金,第二次拿货就不收定金了。”

    紧接着,该工作人员又说:“但我们收货都是有要求的,表面要光滑平整。”记者质疑一次拿30份材料有点多,该工作人员改口称,可以拿20份。随后,记者假意与朋友打电话协商共同拿货,通话结束后,工作人员又称,可以每个成品给记者50元手工费。

    在记者的要求下,该工作人员出示了一份“加工定做合同”,在“产品验收标准”一栏里,要求为:粘贴牢固、布面平整干净、边缘光滑无皱褶、无胶痕、五官端正、造型准确、立体感强、富有光泽……不合格、损坏、丢失产品按成本60元赔付。

    工商

    无法判定是否违规正在调查中

    15日上午,记者将此事向涪城区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管理局城北管理所进行了反映。16日上午,记者跟随管理所的执法人员来到“意达工艺”。记者看到,房间的一角摆放了一个橱窗,橱窗内摆放着数十个制作完成的布娃娃,工作人员称这就是验收合格的产品,但并没有看到验收合格后的合同。在要求意达工艺将小丽的“不合格成品”拿出来时,工作人员称:“已经将她的产品交由质检部进行检验了。”

    因为无法确定成品的标准,执法人员也无法判定“意达工艺”是否违规。当被问及这些产品的用途时,工作人员称:“我们是帮福建那边公司做代加工的”,为了证实其做代加工是否属实,执法人员要求其出示做代加工的合同,但该工作人员称,协议是老板签的,自己不是老板。

    随后,该工作人员多次拨打老板电话,均未拨通。目前,城北管理所正在对“意达工艺”的情况做进一步调查。(绵阳日报社全媒体实习记者 王敏 文/图)

    二、卖猫窝意外火了,月销50万元!90后广西姑娘把这门技艺“盘活了”

    头条群星8月榜

    天下网商 王卓霖

    编辑 李丹超

    “当初听取网友建议,我们做了一个竹编猫窝,直接卖爆。”回想起来,90后姑娘刘霞冰仍难掩激动。

    她的家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父亲是非遗灵山竹编技艺传承人。6年前,刘霞冰返回家乡,继承这门手艺,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竹编制品。

    对于竹编制品,大家都不陌生。装蝈蝈的竹笼、吃饭用的竹筷、夏季睡的竹席……祖辈们取材苍翠绿竹,靠着双手上下翻飞、经纬交织,编织出一件件实用的生活用品。但随着工业化水平提升,竹编生活用品逐渐被替代,消费选择偏向于装饰品,不再刚需。

    如何让消费者重新爱上竹编制品?这曾是困扰刘霞冰的一个难题。竹编猫窝的出现,让刘霞冰看到传统技艺和趋势品类碰撞的机会。目前在她的店铺里,竹编的猫窝、狗窝、鸟窝等产品都很受欢迎,在销售旺季,网店日销售额能达到2万元,月销售50多万元。

    在前不久的2022淘宝造物节上,故宫前院长单霁翔就点赞年轻人投入非遗创业,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文化自信满满,要积累知识,同时要研究社会、观察社会,将两者结合,一定会有很多的启发。”当老手艺变得“敢想”了,年轻人卖的“狠货”(指产品在某一方面达到极致)越来越多了,用商业思维传承非遗也变成了一件触手可及的事。

    非遗竹编跨界“它经济”

    2021年3月19日的那场直播,刘霞冰记忆犹新。

    “那天晚上是竹编猫窝第一次上新,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彼时,她的直播间日常实时在线只有几十个人,当晚却接近800人。当她把产品细节讲解结束,最终卖出500多单。“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好的销售情况。”

    通俗来说,竹编猫窝就是个放大版的圆形竹筐,改造前用于盛放蔬果杂物等。刘霞冰称,她平时会拍摄短视频做宣传,包括手艺人的工作场景、产品的使用场景等。在一个常规竹筐的介绍视频下,一位医生网友评价说,“通风透气、环保健康,如果能做成猫窝就好了。”

    刘霞冰捕捉到这条信息,并在直播间里询问大家的意见,得到一致的反馈:非常期待。第二天,她找到父亲和其他竹编师傅,把想法说了一遍,“都是老手艺人,稍一寻思就做出来了,主要是在尺寸上做了较大调整,直径扩大了两三倍。”

    当成品被摆在面前,刘霞冰的心还是忐忑。直到直播间里热闹非常的那一晚,她才松了口气,知道“这条路走对了”。之后,她从朋友家借来小猫模特,让它慵懒地躺在竹编猫窝中,拍下短视频在平台种草。

    刘霞冰

    后来,竹编师傅们举一反三,研发了狗窝、鸟窝、仓鼠窝等围绕宠物的新窝,还有携带宠物外出时能用到的宠物背包、手提猫包、拉杆箱等宠物产品。“在竹编制品的网店中,当时做宠物产品的应该只有我们家。猫窝狗窝的销量在店里是最好的。”截至目前,这套宠物系列产品销售量近万单,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另一边,同在广西的桂林姑娘刘思蔚,正在工作室埋头画着设计稿,今年的造物节上,她带去的“赛博醒狮机车头盔”被评为“天下第一造”。

    刘思蔚出生在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洪门寨,从10多岁开始就给做裁缝母亲打下手,后来去了外地读美术学院,主修设计。

    2007年,她回到家乡在电商平台上开了“芽小七手创”,召集240位绣娘,卖当地的瑶绣制品。在她的工作室里,随处可见龙头花纹的手袋、手工刺绣的背包、活灵活现的虎头帽等产品,她试图将现代审美嫁接于传统工艺之上。

    刘思蔚(左三)

    如今,店铺上架了帽子、抱枕、T恤、挂件、双肩包、单肩包等布艺相关的多个品类,粉丝量突破27万,年销售额超700万。说起醒狮系列和虎头系列的国潮风产品,刘思蔚一脸自豪,“很多海外买家也很喜欢。”

    爆品背后的手艺人

    这两位广西姑娘的背后,都站着同一群“战友”:非遗手艺人。

    2009年毕业后,刘霞冰在外地做过茶艺师、服装销售等很多职业。“2016年春节,突然听父亲说要转行,我就想着回来,再挽救一下。”

    她的父亲从10岁开始编斗笠养活自己,成家后靠着这门手艺供养全家7口人的生活和学习。她也曾学着编一些小玩意儿,直到2016接手后才独立编成第一个水果篮。

    灵山竹编历史悠久,包括选竹、砍竹、去青、破蔑、过剑门六个阶段十几道工艺。编织过程一般不需借助胶水或钉子就能紧密相连,成品经高温防酶、防虫处理后,可以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原本父亲不希望我回来,因为做竹编太苦太累,又赚不到钱。”刘霞冰说,30多年前父亲开了个小作坊,接一些线下代加工的订单,商家拿货后销售。随着贸易环境变化,订单量缩减、人工成本提升,生意就有点吃力了。

    她回来后,尝试在1688、淘宝上开网店拓宽销路,在全国不少地方找到了批发商。销量有了转机,但产能却成了大问题。

    看到女儿的焦虑,父亲翻出通讯录,挨个给老朋友打电话,希望他们能回来重操旧业。由于生意不景气,师傅收入缩水,大多数人已选择外出打工或务农来补贴家用,会这门手艺的人变得越来越少。父亲因此会上门培训,帮助师傅们尽快找回手感。

    宠物系列爆款出来以后,刘家的生意终于打开局面。订单量一天天增多,有了上万个,而会做的师傅依然只有寥寥十几位,就算加班加点也完成不了。无奈之下,刘霞冰把猫窝预售期延长到2个月,还是有买家愿意等,“产能问题一定要解决,不能辜负他们。”刘家人又到附近村里请出更多师傅,产能问题才得以解决。

    至今,与刘霞冰合作的竹编师傅有近300多人,平均能拿到2000~3000元的月薪,一些手艺又快又好的师傅则能拿到每月4000元。

    对于产能瓶颈,刘思蔚也遇到过。

    瑶绣是门细致活,需要大批耐心细致的绣娘。但她所在的村子,只剩留守老人和孩子,放宽到全县招人,还是靠亲戚邻居帮忙,勉强凑出了8位。

    退休教师黄双易是最早加入团队的绣娘之一,之前做过幼师,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还会唱瑶族、侗族民歌。她说:“国家鼓励传统文化创新,这份事业很有潜力。”两年后,黄双易升为主管,她总将绣房气氛烘托得温暖轻松,常常传出欢声笑语。

    如今绣娘团队扩充到了240多位,有残障人士、宝妈、老人等,50%以上年龄超过50岁,都来自周边的龙胜各族自治县、灵川县、平乐县等。刘思蔚对绣娘的工作场地并不限制,带回家绣也可以,每月发放的工资在1000元至4000元不等。

    让非遗“活过来”

    抓住宠物经济,竹编猫窝爆火;追到新国潮风口,醒狮头盔蹿红。这些年,关于非遗的商业化传承给了大众不少惊喜。

    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业内提出过两种解决方案:一部分适合封存于博物馆,仅供参观、研究和纪念;另一部分适合回归现代文明,以生活为载体进行活态传承,保留非遗的“魂”,不断创新融合,满足社会新需求。

    特别是工艺美术类的非遗传承,大部分离不开商业化经营,但这条路不好走。

    “难点很多。”阿里小二湘南对非遗行业观察了7年。在他看来,生产端手艺人老龄化或转行流失,导致产能“断档”,而产品端趋于非刚需,纯手工制作提高了成本及零售价,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复购率。此外,从业者年龄普遍偏大,即使有年轻人返乡创业,能善用互联网打开销路的仅为少数。

    简言之,这条商业化传承的道路,面临着“人货场”的三大难题:是否有稳定的手艺人团队?是否有能满足新需求的产品?是否能适应新的卖货场景?

    分析目前一些较为成功的非遗商业化案例,可以发现它们都是找到了这三个难题的应对之策。

    比如创立于2014年的淘宝店铺“王的手创”,专门销售苗绣工艺品。在产品和推广方面,其重点走IP合作路线,先后获得《大鱼海棠》《你的名字》等影视周边产品的正版授权,年销售额超千万元;人员方面,店铺与1300多位苗族绣娘合作;渠道方面,其在淘宝已拥有86.4万忠实粉丝。

    今年的淘宝造物节,专门设立了“非遗专区”。《天下网商》发现,年轻人的创造力让非遗产品更“敢想”了,那些深藏于山村的古老手艺,借由新奇的思想、娴熟的技法、通畅的物流,成为新商业世界的起舞者。

    这些天,刘家的竹编师傅实在猜不透,看着亲手编出的改版“竹夫人”(竹夫人,古代消暑用具),想不通它的用法。刘霞冰难掩笑意,这是由竹夫人开发的“猫隧道”产品,专门给猫解闷用的,“我们改良后的产品已经有订单了,买家说猫咪玩得很开心。”

    三、柳木菜板手工造,老木匠月入七八千

    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

    1月27日,阳光带着暖意钻进青岛市杨家群金水苑的一处老储藏室内,“咚!咚!咚!”光影中,67岁的张守华高举斧头,轮着胳膊用钝头一锤锤准确地敲打着一块实木菜板的部件,将菜板通过一个阴阳梯形的滑道,在不用钉子的情况下,将支撑木安装到菜板上。

    “一柳二椴三榆木,”张守华告诉记者,做菜板最好的材料就是柳木了,因为柳木软硬适中,不伤刀、不起渣,偶有木屑混在食物里也是可以吃的,对人体无害。张守华的小工作室外的空地上,堆了一大堆木料。“木材市场里卖的木料我不放心,”张守华为了做出货真价实质量好的柳木菜板,他提前去往微山湖地区直接选树,选完现场采伐切成木料运回青岛,而制作菜板的工艺他也一直坚持纯手工,他的菜板成为市场上的抢手好物。

    据张守华老人介绍,
     他从13岁半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木工手艺,15岁就在当时的“青岛建筑公司”考上了4级木工,之后一直受雇于一家公司做木工相关工作,直到60岁时因为一点意外情况,退休回来照顾83岁母亲。“照顾母亲之余,我想着我这几十年的老手艺不能丢啊!而且我的观念里面是人不能闲着,所以决定平时做点木工,最开始是拿到老李村大集去售卖,现在李村大集搬了,我也逢集赶去大集去卖这些木制品。”

    作为每月领退休金的本地人,张守华目前的生活状态应是衣食无忧的,但他却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张守华经常摆摊的李村大集上,他的摊主与他聊天时跟他打趣:“你都这把年纪了,要钱有钱要房有房,你还出来折腾什么?”
    张守华笑着说:“我还是个小孩呢!”原来,张守华一直称他自己有三个妈妈,自己90岁的妈妈、95岁的丈母娘和同样90多岁的大娘,而自己称只要有娘就还是孩子,就要做点事情。

    除了菜板,他还做一些桌凳等复杂一点的木工,用到像卯榫结构、“碰尖”等比较精美的工艺,青岛不少当地人慕名找到他的工作室购买木制品。张守华介绍,现在他一天能做20来块菜板,平时每月能给他带来七八千元收入,一个腊月能给他带来元左右的利润。

    老人在市场上跟顾客介绍自己的木制品。

    张守华的柳木是自己去微山湖地区选树现场采伐回来的。

    老人手艺灵巧,家中布帘的花边都是自己缝制的。

    张守华老人的手工菜板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有市民从很远的市区慕名来到张守华的工作室购买菜板。

    老人做工一丝不苟。

    手起槌落,张守华的菜板都是自己手工制作。

    老人认真地制作着每一块菜板。

    老人用倒梯形的凹槽结构组装菜板部件。

    张守华老人在窗前做工。

    老人的工作室虽不大,却井然有序。

    张守华用“碰尖”工艺做的木制品。

    阳光投过窗户,照进张守华的工作室

    张守华用卯榫结构安装的桌腿。

    张守华工作室外的小屋堆满了制作好的菜板,老人把这里打理得干净整洁。

    老人工作室外堆放着不少木料。

    老人工作室墙上挂着各种木工工具。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哪里有做手工活可以拿回家的的内容,更多关于哪里有做手工活可以拿回家的可以关注本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家在公租房生活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家在公租房生活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963583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