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故事

1、黄继光。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

1、黄继光。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2、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索,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3、马立训。马立训是八路军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战争中,他共参加40余次战斗,完成爆破突击任务20余次。他苦练杀敌本领,不断革新爆破技术,采用偷爆、飞爆、空爆、连环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伪军500余人,被誉为“爆破大王”。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伪军据点战斗中,他和战友总结爆破经验,利用军毯扎成炸药包,用手榴弹引爆,炸掉据点,全歼守军。同年8月,在山东泗水县孙徐战斗中,连续炸毁日伪军4座碉堡,炸死日伪军60余人。

延伸阅读

风筝的故事

1、《风筝的故事》是史赫然执导,王奕、崔容卿主演的家庭片。影片讲述了李晓光一家的故事。

2、剧情简介:

李晓光是个农村孩子。他小时候酷爱绘画,没事儿的时候就在自家墙上涂鸦。他的父亲是风筝艺人,收入不多只能勉强养家糊口。父亲身体非常不好,他一直想让自己的儿子接自己的班。一天,酷爱舞蹈的小女孩茜茜随父母到农村探亲并结识了李晓光。两个小孩情投意合,初恋不知不觉便展开了。可好景不长,一周后茜茜便同父母回到了城里。

李晓光一天天长大,到十七岁的时候,他告诉父亲要考工艺美校。凭借着天生的绘画才气和从小到大的刻苦练习,李晓光终于如愿以偿。可由于学费以及画材的昂贵,父亲狠下心决定瞒着儿子去城里打工为他赚取上学的费用。

美校的齐老师也是苦出身,当他看到李晓光的画以及他的生存现状的时候,觉得这孩子是个可造之才,不能就此埋没。凭借着自己画商的身份,齐老师帮着李晓光卖画赚些小钱。李晓光的父亲在城里夜以继日的蹬三轮拉活赚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在上学期间,李晓光再次遇到了茜茜。茜茜因热爱舞蹈而得不到家长理解于是离家出走,在美校做模特赚取生活费。她唯一的梦想就是考上舞蹈学院。二人再次相见,幼时的情窦初开使得两个人一见如故。

李晓光不愿让父亲为自己累死累活的挣钱,于是想凭借画画挣学费。为了这个目的,他熬夜作画,有时连课都不去上。结果不但一幅画也没卖出去,还白白浪费掉了父亲为他买来的纸和颜料。父亲知道后告诉儿子:“你来上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绘画——这就跟父亲制作风筝的想法一样——为了艺术而艺术。”

三年学校生活很快就快过去了,但就在最后一年,父亲终因心脏病突发倒下了。李晓光深深责备自己。之后他决定辍学,回家乡接父亲的班做一名风筝艺人。就这样,李晓光与法国美术学院举办的世界学生美术作品展擦身而过。就在齐老师为李晓光惋惜的时候,茜茜传来考上了舞蹈学院的喜讯。齐老师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要茜茜赶紧去老家带李晓光回来。茜茜一口答应,为李晓光,也为自己。

在家乡,李晓光把自己画的画做成了风筝。他站在山头,把风筝放得高高的——那幅画就这样自由的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间。

影片中的父亲是位扎风筝的艺人,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儿子李晓光从小酷爱画画,但父亲一心想让儿子继承他的手艺,可是李晓光对扎风筝没有兴趣,而一门心思的想学画画。他有理想,有志向,也有着绘画的天赋,他想画出自己的未来。由于他的刻苦用心,终于如愿以偿的考取了美校,父亲看到儿子学画画的痴迷和刻苦用心,便放弃了让儿子继承扎风筝的想法,而且为了支持儿子上学,自己拖着病身子到城里边登三轮拉客边卖风筝,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攒钱给儿子交学费,买画画用的材料,他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希望……晓光发现父亲为了供自己上学起早贪黑,苦苦的挣钱病倒住进医院,这个纯朴的农民儿子为了不让父亲再为自己的学费操劳,没白天黑夜的画画去挣学费。当父亲得知晓光这种做法后语重心长地说:“你是来上学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了画画。”这就是一位伟大父亲对儿子发出的最真切的爱和期盼。

有关梦想的名人故事

1、有关梦想的名人故事:

(1)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2、关于梦想的名言:

(1)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事实。

(2)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3)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

神话故事的名字

1、《盘古开天》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2、《女娲补天》

远古时代,女娲为了补天,不辞辛劳炼五彩石,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传说女娲在西蜀之地耗尽气血,力竭而亡。在一些补天神话中,她或劳累而死,或以身补天,或化为日、月、万物。

天上的大神女娲,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赋予它们生命。从此女娲创造了人,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

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来。共工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边来,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来,造成大地上水患。

天破之后,不断的有陨石和天火从破开的天洞中落下,大地上的人类不是被陨石砸死就是被大火烧,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女娲看到人类左躲西藏,无处容身的惨象,心中十分痛惜。她便遍历乾坤,为了解救生灵,决定采石补天,用五色石把天补起来,再用东海神龟的四只脚顶住苍天。

女娲找来五色石块炼出五彩晶石,把已碎的象渔网似的天一点点的补了起来,眼看着补天的大功就要告成,但想不到五色晶石用完时,却发现五色石不够用,破碎的苍天还没补好。

天上还有一个大大的窟窿存在着,只要还有破洞,天就随时会继续崩裂,那样的话,过去的工作就白做了,而万物亦从此永远的生活在这已如同炼狱的大地之上,女娲痛苦的思考了很久之后,只好牺牲自己的生命,所有的泥娃娃们都哭红了眼睛。

经过几次努力,女娲用自己的身体,填补好了天上最后的大洞……终于补好了天,天地间恢复了宁静,还出现了五彩的云霞和彩虹。一切生物又都生机勃勃地活在大地上。

3、《鲧禹治水》

大禹治水,又称为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神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

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几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天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家在公租房生活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家在公租房生活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领导干部作风教育月心得体会(精选3篇)

    【导语】优秀心得体会范文:领导干部作风教育月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干部作风教育月干部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领导干部作风教育月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目录第1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领导干部作风教育月心得体会第2篇优秀

    2023年12月14日
    00
  • 柳公权的名言

    1、赤子无愁声,沧海无惊浪。——唐朝中期著·柳公权《玄秘塔碑》译文:赤子不会发出哀叹的声音,海上没有偌大的海浪。2、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唐朝中期著·柳公权《宋史》译文:穆公为了它改换样子,就像用笔上谏。3、心正如思,笔化浓山。——唐朝中期著·柳公权《宋史》译文:心思正了,下笔写字的时候就像

    2023年12月16日
    00
  • 形容国家地位提高的成语(11个)

    1、鳌头独占[áotóudúzhàn]释义: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2、大有可观[dàyǒukěguān]释义:指很值得看,很值得重

    2023年11月17日
    00
  • 东三省2002高考分数线 东三省专科学校排名及录取分数

    东北三省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东北三省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回答如下:东三省排名最高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这4所院校均排在全国前30名内。1、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是由工业和信息

    2023年10月4日
    00
  • 24反义词的成语(86个)

    1、承前启后[chéngqiánqǐhòu]释义: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2、承上启下[ch&

    2023年12月17日
    00
  • 形容困的要死的成语(11个)

    1、鼻息如雷[bíxīrúléi]释义: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2、昏昏欲睡[hūnhūnyù

    2023年11月14日
    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963583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