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专业)

中国科技。专业名称:数学类所在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学科实力一流。数学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有两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四个培养方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同时积极探索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强基计划班等新的数学精英培养模式。名师云集。现有教授60人,副教授3

中国科技。专业名称:数学类

所在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学科实力一流。数学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有两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四个培养方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同时积极探索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强基计划班等新的数学精英培养模式。

名师云集。现有教授60人,副教授34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青10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国家青年人才计划26人。学院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中国数学会华罗庚数学奖1项、陈省身数学奖4项。

同学超群。学生在近10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共获得金奖6枚、银奖21枚、铜奖56枚。近五届本科毕业生中,50.6%境内深造,24.7%出国(境)留学。华罗庚、吴文俊、马志明、严加安、李岩岩、舒其望、鄂维南、杜强、陈秀雄、袁亚湘、韩琦、邵启满、沈维孝、孙崧等多位校友获国际数学家大会1小时、45分钟报告邀请。严加安、李邦河、鄂维南、叶向东等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业名称:物理学类

所在学院:物理学院

学院由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天文学系、工程与应用物理系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单位组成。物理学、天文学均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物理学、天文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先后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制开发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院现有教授116人,副教授118人。教授中有两院院士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2人,教育部人才计划入选者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3人,并聘请国内外近百名学者为兼职和客座教授。

近10年来,学院在物理学重要的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每年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约30篇。近两年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10余篇。2002年以来,学院有2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1项成果40余次入选国际物理学年度重大进展、国家科技部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以及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学院本科毕业生约80%进入国内外大学或研究院所继续深造,博士毕业生约3/4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半个世纪以来,物理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物理学人才培养重镇。包括赵忠贤、朱清时、何多慧、赵政国、侯建国、陈仙辉、郭光灿、谢心澄、常进、潘建伟、杜江峰、封东来等18名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子义、常永福等多名从事国防事业的将军。

专业名称:化学类、材料类

所在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均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学科在2022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球高校第1位;在2022年软科排名中,位列国内高校第2位。专业方向包括:化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物理仪器。材料学科在2022 US News排名中,位列国内高校第3位,专业方向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学院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研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满足国家对化学、材料学科战略人才的需求。现已建有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和师昌绪材料科技英才班。

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8人(含兼职)、长江特聘教授10人,教授121人,副教授40人。有37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5人获得优秀青年基金资助,6人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人入选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

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科学实验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总体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2022届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为74.1%。已有6名毕业生入选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居国内高校之首。宋湛谦、佟振合、吴以成、杨秀荣、吴奇、谢毅、杨金龙、俞书宏、魏复盛,李亚栋,李景虹等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培东、崔屹等校友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94级校友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获2023年度沃尔夫奖。

专业名称:工科试验班

所在学院:工程科学学院

学院秉承创始人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致力于工程科学新知识的发现和应用,培养学术领军人才及产业领袖。学院设有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力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设有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精密光机电与环境科技英才班、吴仲华科技英才班和新能源科技英才班。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授/研究员79人,其中两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34人。学院在仿生流体力学、纳米限域力学、太阳能综合利用、机器人、微纳加工、医疗仪器及火灾和公共安全等研究独具特色,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奖。人才培养体系特色鲜明,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认可和广泛欢迎,目前共有14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10人成为科技将军,涌现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相里斌、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等一批领军人才。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类

所在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拥有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信息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信息与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科大-微软”和“中国科大-中国通服”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3个国家级实践教育教学平台。拥有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语言及语音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未来网络国家基础设施(合肥分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两院院士3人(双聘),IEEE Fellow 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7人,四青人才31人,各类人才占教授人数比例接近60%。学院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近五年,本科毕业生中,平均国内深造率61%,国外深造率13%。在校学生参与中科院及名企实习700余人次,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5人、院长优秀奖30余人,“华为天才”3人,在国际顶尖学术竞赛获得全球冠亚军30余项,在国内外文体类竞赛上获奖284项。毕业生中有两院院士8人、IEEE Fellow 43人。一大批校友活跃在高新技术企业,创办了诸如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云知声、云从科技、Momenta等一批科技独角兽企业。

专业名称:计算机类

所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21年1月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2022年在全球主要计算机学科排名位列TOP100,英国QS排名列全球第86位(中国内地第6位),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列全球第58位(中国内地第5位),美国USNews排名列全球第39位(中国内地第10位),软科排名列全球第32位(中国内地第6位)。

在一流学科方向上,学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优势发展学科包括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物联智能与信息安全等;传统优势学科包括高性能计算系统、机器智能与系统等;新兴学科包括量子计算科学与技术等。学院拥有四个国家级平台(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与中心)、五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六个头部企业联合实验室。在高性能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多个奖项,并有多项成果应用于科大讯飞、华为、曙光、联想、阿里巴巴等公司产品中。

学院在满足世界一流学科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一流人才的方针指引下,凝聚了一批杰出的专家学者,人才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支人才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教学队伍。

学院以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学科前沿核心技术的设计、研究、开发及综合应用方法,且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计算机科技英才班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计算机科学家、技术研发或管理等领域的杰出人才。毕业生就业于国内外知名互联网、软件等计算机行业相关公司、大型央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近年来,本科毕业生近七成继续在国内外一流高校就读研究生。知名校友包括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寒武纪科技公司董事长陈天石、耶鲁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邵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姚新教授、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幸、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等。

专业名称:空间科学与技术

所在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研究发生在地球高层大气、行星际空间和太阳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动力学过程,研制相关探测载荷,探究日地空间变化的因果联系,为航天任务、卫星导航、通讯保障以及国防安全等实际应用提供支撑。“空间科学与技术”是在物理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等学科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技术与应用并重的专业,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深空探测重大战略需求,极具发展前景。

本专业属于地球物理学类。中国科大地球物理学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5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科技领军人才14人。多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近年来在火星磁强计、测风量子激光雷达研制等方面取得突出创新成果。

毕业去向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部分毕业生进入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知名校友包括魏奉思(中国科学院院士)、窦贤康(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赤(中国科学院院士)等。

专业名称:行星科学

所在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行星科学专业研究太阳系内行星、小行星、卫星等天体的圈层结构、物质组成和演化历史,探究太阳系及系外行星的演化、宜居环境演变和地外生命信号等前沿科学问题,为深空探测任务的规划明确科学目标。“行星科学”是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等学科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技术与应用并重的新兴专业,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深空探测重大战略需求,极具发展前景。

本专业拥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2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科技领军人才5人。多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近年来在太阳系早期演化、行星宜居性、地球圈层物质循环与演化等研究方面取得突出创新成果。

毕业生主要在我国深空探测、行星科学和地球科学等研究领域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部委等机构工作。知名校友包括李曙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献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以成(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专业名称:生物科学类

所在学部: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生物学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部现有生物学、生态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以培养从事生物学、医学前沿和交叉学科研究、高新产业和健康科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理工背景、生物医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学部拥有一支包括7位院士、140位PI/博导的高水平师资队伍,9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物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拔尖计划2.0”基地等一流教学平台。拥有14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平台,主持和承担了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卫健委等重点研发或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连续在《Nature》《Science》《Cell》等重要期刊发表第一单位论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多项,研究成果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学部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深受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中型生物医药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青睐,每年本科毕业生近80%选择前往国内外一流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学部已培养出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王大成、王志珍、陈润生、施蕴渝、陈霖、饶子和等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骆利群,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卓敏,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邓力,以及多位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投资机构的领军人物。

专业名称:理科试验班类

(统计与大数据技术创新试点班)

经济管理试验班

(数量金融与智能决策创新班)

所在学院:管理学院

统计与大数据技术创新试点班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计算能力,熟练掌握统计学和数据科学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既能熟练地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也能从事理论研究,具备统计思维,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专门人才。数量金融与智能决策创新班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理论和数学、计算机、大数据基础,具有数据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既能熟练地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也能从事金融、管理领域理论研究,具有智慧金融和智能决策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国际化竞争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统计学、管理科学、工商管理和金融学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授33人, 副教授41人, 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 10 人, 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 21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项;国家级教学团队和课程4项。科研成果连续5年位居C9商学院前列。

学院每年近80%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继续深造,直接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大多进入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知名校友包括普林斯顿大学熊伟教授、美国福尔前沿基金管理公司CEO黎彦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原经济局局长金哲等。

专业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所在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直属)

本学科2012年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2018年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100强。专业瞄准国家环保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科技研究,培养数理基础扎实、人文素养深厚、思辨和创新力强的环境学科英才。

本专业依托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科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专项等课题,发表SCI论文1000多篇,其中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16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

本专业拥有一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创新团队等组成的高水平的科研教学队伍。

大多数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高校或研究院所继续深造,获全额奖学金被境外大学录取的比例高;培养的研究生多次获得全国及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多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成为科研院所的学术骨干、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领导和技术骨干。

专业名称:核工程类

所在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

我校“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是国内唯一同时依托国家级实验室和国家级大科学装置组建的具有鲜明大科学工程特色的学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目前设置工程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和应用物理学三个本科专业,包含核能科学与工程、大装置光子技术与工程、等离子体物理、核电子学等多个专业方向。

学院现有固定教职工150余人,含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6人,教授73人,副教授55人。学院承担并参与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迄今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和“合肥先进光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等,近五年经费逾百亿元。

学院主要面向国之重器培养复合型交叉学科和新工科人才。近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中约75%继续深造,其中约20%获得国外著名高校的全额奖学金,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分布在国家重点行业领域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培养了多名大科学装置的领军人才。

科技英才班

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及相关企业,强强联手,联合开办了19个科技英才班,其中,通过高考直接招收10个科技英才班的学生,招生信息如下:

班级名称

所属学院

合作单位

培养目标

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

数学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世界级数学精英人才

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具有国际水平的生命科学领域高层次精英人才和领军人才

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

物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未来活跃在物理及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

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

工程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学术界、产业界力学类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

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化学科学及相关化学工程应用领域优秀人才

赵九章现代地球和空间科技英才班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行星科学等领域拔尖人才

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具有国际视野的计算机科技高级人才

信息科技英才班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拥有世界顶尖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人才

网络空间科技英才班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卓越实践能力的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科技人才

集成电路科技英才班

微电子学院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科学以及相应微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优秀人才

科技英才班的优势

坚守“精品大学、英才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发扬“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独特办学方针,坚持“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的优良传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全方位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国际一流科学家、研究工程师和其他领域的杰出人才。

科教结合 精英教学

利用校内外的优质科研资源,为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提供坚实平台,高年级学生全部进入实验室或研究所开展科研实践。举办学生学术交流会,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竞赛。实行小班教学,教学方式多元化,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

多元选拔 动态管理

科学化、人性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学生在英才班学习期间可自由选择退出;不能达到相关英才班最低学习要求的学生,退回到普通班学习;当相关英才班的名额空缺时,普通班学生可以通过申请考核进入。

注重基础 突出前沿

构建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思维能力。开设英才班独有的荣誉课程和独立课程;面向学科前沿,开设前沿课程和讲座,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开阔学生眼界。设立拔尖计划学术论坛,鼓励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思想碰撞。

顶尖师资 全程导师

优先为英才班课程配备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全面实行学业导师制,低年级阶段以校内导师为主,高年级阶段则结合学生赴中科院相关研究院所从事的科研实践,配备双导师。

国际视野 卓越续航

本科学习期间均有海外交流的机会,包括暑期研修计划、学期交流和海外毕业设计等。学校为所有参加海外交流活动的学生提供一次差旅补贴,并根据交流项目性质分类提供不同程度的生活补贴。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沿袭科技英才班独有的文体活动传统,推动英才班学生每人学一门艺术、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培养课业以外的“隐形能力”,为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持续卓越提供动力。

科技英才班毕业生去向优异。以通过高考直接招收的10个科技英才班为例,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继续深造的比例高达99%,保研率高达64.7%。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国科大本科招生各官方平台,

了解更多最新信息

还可以通过消息、私信或者留言进行咨询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家在公租房生活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家在公租房生活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 显卡是怎么分等级的,显卡怎麼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显卡怎麼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显卡怎麼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1、显卡多少分为正常?2、显卡是怎么分等级的?3、电脑显卡怎样分级别?4、显卡怎么分显存顺序?显卡多少分为正常?++在140000以上为正常鲁大师显卡++参考标准:中

    2024年2月13日
    00
  • machr-w29笔记本配置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笔记本电脑29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笔记本电脑29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1、笔记本29ghz什么意思?2、machr-w29笔记本配置?3、29万分的电脑如何?4、华为荣耀笔记本vlrw29l是什么型号?笔记本29ghz什么意

    2024年2月23日
    00
  • 十二星座的眼缘靠谱指数(十二星座的眼型)

    十二星座的眼缘靠谱指数,我仍然相信是命运的相遇让天涯患上了多年的相思病。我仍然相信是命运的等待将两颗心连接在一起,但牵手很多天是不可能的。我轻轻地拾起我的心,岁月的光辉是你的温柔。你说,总会遇见,总会记得。有多少人让我们一眼就爱上了,又有多少人让我们一眼就忘了。这聚集了多少眼缘,十二星座的眼缘可靠

    2024年2月20日
    00
  • 12星座女生毁三观的举动(十二星座女最坏星座)

    12星座女生毁三观的举动,在平常的日子里,十二星座都生活在一个严格的生活规律中。为了遵循这种社会公共契约,大家都衣冠楚楚,彼此彬彬有礼。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相对“黄暴”的一面。当遇到某些事情时,受到特殊刺激后,这些方面都会被唤起,会让十二星座做出破坏三观的事情,让人目瞪口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12

    百科 2023年11月11日
    00
  • 哥伦比亚球迷教日本女球迷说“我是母狗,还是妓女”引公愤

    我是母狗。[闽南网]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中,身处H组的日本2-1战胜了同组对手哥伦比亚。在本场比赛结束后,场外出现不和谐的一幕。一名哥伦比亚男球迷竟然教两名日本女球迷说:“我是母狗,还是妓女。”这个视频引发热转,并惊动了哥伦比亚外交部,该男子随后也公开道歉。这段视频在网上热传,很多哥伦比亚球迷对于此次

    百科 2023年7月27日
    00
  • 为什么加装固态硬盘后内存没加_为什么加装固态硬盘速度并没有变快怎么回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加固态硬盘内存没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加固态硬盘内存没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1、为什么加装固态硬盘后内存没加?2、为什么加装固态硬盘速度并没有变快怎么回事?3、固态硬盘有盘符没容量怎么回事?4、我的电脑加了一个内存条,速度

    2024年2月11日
    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963583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