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

1、子曰:“雍也可使动南面。”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出任政治领袖,治理百姓。”(注:冉雍做过季氏的家臣。)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

1、子曰:“雍也可使动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出任政治领袖,治理百姓。”(注:冉雍做过季氏的家臣。)

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他虽然不拘礼貌的细节,但他做人还不算坏。”仲弓说:“*居恭敬待人而行事简要,能够这样面对民众的话,不是也可以的吗?可是子桑伯子这个人*居不太注重礼的形式,待人处事太过简慢,那不就是太简了吗?”孔子说:“你说得对。”

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向孔子问道:“你的学生里面谁是爱好学习的人?”孔子回答说:“我的学生中,有个叫颜回的人爱好学习,他从不把怒气发泄到不相干的人身上,同样的过失他不会犯第二次,遗憾的是他年岁不大已经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学生了,没有听说爱好学习的人了。”

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公西华奉派出使齐国,冉有替子华的`母亲请求粮食。孔子说:“给她一釜(一釜为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再加一点。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一庾)。”冉有却给她八十斛(一秉为十六斛即八百斗)。孔子说:“公西华出使齐国,乘坐的是肥马驾的车,穿的是又轻又暖的棉袍。我听人说过:君子周济别人的穷困,而不增加别人的财富。”继:增加。

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原思在孔子家作家臣,孔子给他小米九百斗的傣禄,原思推辞不受。孔子说:“你不要推辞,你接受了九百斗的粮食,你吃不了,可以分给你的乡亲们。”

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孔子谈到仲弓时说:“耕牛的后代长着红色的毛与整齐的角,就算不想用它来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回的心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背离人生正途,其余的学生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步。”

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请教:“可以让仲由担任大夫吗?”孔子说:“由,勇敢果决,担任大夫有什么问题呢?”又问:“可以让赐担任大夫吗?”孔子说:“赐,识见通达,担任大夫有什么困难呢?”再问:“可以让求担任大夫吗?”孔子说:“求,多才多艺,担任大夫有什么困难呢?”

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季氏想让闵子骞担任费邑的*。闵子骞对前来传达的人说:“好好地替我辞掉吧!如果再有人来找我,我一定逃到汶水以北去了(汶水以北为齐国)。”

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冉伯牛生病了,孔子去探望他,从窗口握着他的手说:“失去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怎么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也会得这样的病啊!”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回的德行真好啊!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破旧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生活的忧愁,他却不改变自己原有的快乐。回的德行真好呀!”

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人生观,只是我的力量不够啊。”孔子说:“力量不够的人,走到半路才会放弃,现在你却是画地自限。”

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君子那样的儒者,不要做一个小人那样的儒者!”

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文:子游担任武城的*。孔子说:“你在这里找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他走路时,不抄捷径,若不是公事,也从不到我屋里来。”

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鲁军战败撤退时,他负责殿后作掩护,将进城门时,鞭策着马匹说:‘不是我敢殿后,是马不肯快走啊。’”

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专献谄媚(取悦卫灵公),以及宋朝(宋国公子朝)的美色(取悦南子即卫灵公夫人),贤能的人在这个世道是难以立足的。”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孔子说:“谁能走出屋外,而不经由门户呢?为什么做人处事,却不经由我所提供的正途呢?”

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文饰与质朴搭配得宜,才是君子的修养。”

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人活在世间,原本应该真诚,没有真诚而能活下去,那是靠着侥幸来免于灾祸。”罔:不真诚,不正直。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了解做人处理的道理,比不上进一步去喜爱这个道理;喜爱这个道理,比不上更进一步去乐在其中。”

21、子曰:“中人上以,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中等才智的人,愿意上进,就可以告诉他们高深的道理;中等才智的人,自甘堕落,就没办法告诉他们高深的道理。”

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教什么是明智。孔子说:“专心做好为百姓服务所该做的事,敬奉鬼神但是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可以说是明智的。”他又请教什么是行仁。孔子说:“行仁的人,先努力辛苦耕耘,然后才可以收获成果,这样可以说是行仁的。”

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才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爱流水(因为智慧如水),行仁的人喜爱大山(因为山纳万物)。明智的人与物推移(因为流水不腐),行仁的人安稳厚重(因为择善固执)。明智的人常保喜乐(因为常在进步),行仁的人得享天年(因为心地清静)。”

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孔子说:“齐国一改革,就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革,就可以合乎大道了。”

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孔子说:“如果觚不是觚了,这还是觚吗?这还是觚吗?”在此以觚作比喻,比喻在人世方面。那时齐景公问政,孔子告诉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尽其分,如果不能这样就套用这一句话,用在五伦上面都是这个意思。”如:“君不君,君哉!君哉!臣不臣,臣哉!臣哉!”

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宰我请教孔子说:“行仁的人,如果是告诉他井里有‘仁’可取,他是否跟着跳下去呢?”孔子说:“他怎么会这么做呢?对于一个君子来说,你可以让他过去,却不能让他跳井;你可以欺骗他,井里有‘仁’可取,却不能诬枉他分辨不了道理。”

27、子曰:“君子博学多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求学的君子要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懂得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判道了。”

28、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孔子应邀与南子相见,子路对此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如果做得不对的话,让天来厌弃我吧!让天来厌弃我吧!”

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普遍照顾百姓,又能确实济助众人,这样如何呢?可以算是仁人吗?”孔子说:“这样何止是仁人,一定要说的话,已经算是成圣了,连尧舜都会觉得难以做到了!所谓行仁,就是在自己想要安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安稳立足;在自己想要进展通达时,也帮助别人进展通达。能够从自己的情况,来设想如何与人相处,可以说是行仁的方法了。”

扩展阅读

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

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合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论语五则原文及翻译

1、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2、译文:

(1)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5)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论语十则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家在公租房生活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家在公租房生活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 最无奈的事情成语(85个)

    1、百口莫辩[bǎikǒumòbiàn]释义: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出处:宋·刘过《建康狱中上吴居父》:“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2、百年树人[bǎiniánshù

    2023年12月12日
    00
  • 表示情谊深的成语(65个)

    1、鲍子知我[bàozǐzhīwǒ]释义: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出处:《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2、东道之谊[dōngdàozhīyì]释义:东道:主人。谊:情谊。指主人的情谊。出处

    2023年11月29日
    00
  • 邮储银行内控达标年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导语】邮储银行内控达标年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16篇优秀的邮储银行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邮储银行内控达标年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目录第1篇邮储银行内控达标年学习心得体会第2篇邮储银行员工合规回头看心得体会第3篇邮储银行工作心

    2024年3月7日
    00
  • 关于秋天的两字词语

    1、初秋、新秋、早秋、头秋、孟秋、上秋、仲秋、暮秋、深秋、清秋、晚秋、残秋、季秋、寒秋、凛秋。2、描写秋天的诗句:(1)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念奴娇·中秋》(2)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3)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李白《秋思》(4)坐开桑落酒

    2024年2月1日
    00
  • 特长生和普通生哪个好就业(特长生和普通生高考有什么区别)

    特长生和普通生哪个好,现在沦为许多同学都纠结的一件事,他们参加高考都有什么区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介绍特长生和普通生哪个好?特长生和普通生高考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特长生和普…

    教育 3天前
    00
  • 激励孩子成长的良言妙语

    1、孩子,你仍然很棒。2、孩子,你一点也不笨。3、告诉自己:“我能做到”。4、我很欣赏你在××方面的才能。5、我相信你能找回学习的信心。6、你将来会成大器的,好好努力吧。7、孩子,我们也去试一试?延伸阅读感慨孩子长大的句子1、没事看看以前的视频,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加油吧孩子!相信你会越来越

    2024年1月9日
    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963583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