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网络中国节·中秋]中秋节的风俗知多少)

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中秋节的风俗知多少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又称仲秋节、祭月节、拜月节、月亮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一词,最

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网络中国节·中秋]中秋节的风俗知多少)

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中秋节的风俗知多少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又称仲秋节、祭月节、拜月节、月亮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季第二个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中秋节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节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有:赏月、走月、祭月、追月、吃月饼、赏桂花、喝桂花酒、猜灯谜、玩兔爷、玩花灯等。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每到中秋节,家家户户阖家团圆,在庭院中吃着月饼,赏着月色,谈笑嬉戏。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赏月

走月

每到中秋节之夜,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

走月

祭月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自古至今,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祭拜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拜月。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祈求福佑。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和幸福、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式。

祭月

追月

所谓“追月”,是指过了农历八月十五,人们兴犹未尽,于是次日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当时,杭州民间就有“以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吃月饼

赏桂花、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节时,桂花飘香,花开正好。人们经常吃着月饼赏着桂花,还会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例如桂花糕、桂花糖等。

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

赏桂花、饮桂花酒

猜灯谜

中秋月圆夜,人们都喜欢聚集在公共场所,欣赏灯笼,并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猜灯谜

玩兔爷

玩兔爷起源于明末,流行于北京一带。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庄亦谐。《燕京岁时记》:“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兔爷

玩花灯

中秋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扎灯笼

古时在广东,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除了木瓜灯,还有香蕉灯,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竖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

扎灯笼

燃宝塔灯

在南方一些地区,中秋夜一般会燃宝塔灯。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

燃宝塔灯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舞火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家在公租房生活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家在公租房生活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 中甲赛程2023(2023中甲联赛第7轮5月27日开赛,附7

    中甲赛程2023。第7轮2023-05-27 15:30 黑龙江冰城 VS 上海嘉定汇龙2023-05-27 15:30 东莞莞联 VS 青岛西海岸2023-05-27 16:00 济南兴洲 VS 延边龙鼎2023-05-27 19:30 广西平果哈嘹 VS 辽宁沈阳城市2023-05-28 15:

    百科 2023年7月7日
    00
  • 摩羯女和水瓶男谁爱谁多一点(摩羯女和水瓶男的匹配程度)

    摩羯女和水瓶男谁爱谁多一点,摩羯和水瓶座谁更爱谁?摩羯座和水瓶座的缘分是怎样的?摩羯座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他们在生活中有一个特殊的计划,所以他们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我们来看看水瓶男和摩羯女的恋爱关系。是水瓶座吸引摩羯还是摩羯吸引水瓶座?摩羯座和水瓶座更相爱。水瓶座男性通常自由独立,在社交活动中相当飘

    百科 2023年11月29日
    00
  • pc预测加拿大精准预测

    pc加拿大预测网站pc预测的结果是挺准的,其主要运用单盯倍投多重冷态N码复式包号跟踪冷态的方式去进行对彩票的预测,预测结果还是挺准的。pc加拿大28预测开奖神测网是一款非常强大的手…

    百科 2023年7月6日 下午1:55
    00
  • 下载官方App? gopro官方下载app?

    一、下载官方App?您好,下载app客户端可以直接登录对应的应用官网获取下载链接进行下载的,也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或者打开手机的应用商城,然后输入需要下载的软件的名称然后进行搜索,然后在搜索结果中选择下载安装即可,也可以下载一个市场类软件,常见的有安卓市场,机锋市场等,之后使用此款软件下载其他程序。

    2023年9月8日
    00
  • 瓯江口职业技术学校(盘点院校前身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瓯江口职业技术学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目前是省属院校,为杭州钢铁集团直属高职,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这所院校的前世今生。1960年,成立温州动力机厂技工学校。1962年,停止办学。1965年,改为温州冶金机械修造厂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1969年,停止办学。1978年,改为浙江冶金技

    百科 2023年8月18日
    00
  • 绳头小楷的意思(宝鸡断臂大叔折扇写春秋 双肩扛起一个家)

    绳头小楷的意思。贾维军在路边摆摊书写小楷。西部网讯(实习记者 高冠涛)“一纸蝇头楷,书尽不惑事。”长安,这个不缺故事的地方。如果你曾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书院门前走过,是否留心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摊位—三尺小桌,大叔伏案笔于折扇,满目尽是蝇头楷。5月26日上午,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走访了位于西安市环城南路书

    2023年9月23日
    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963583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