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哀痛欲绝 [ āi tòng yù jué ]
释义:伤心得要死。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 2、
勃然大怒 [ bó rán dà nù ]
释义: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 3、
不寒而栗 [ bù hán ér lì ]
释义: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 4、
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释义: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5、
惨不忍睹 [ cǎn bù rěn dǔ ]
释义:睹:看。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 6、
触目伤心 [ chù mù shāng xīn ]
释义: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阮封翁》:“赤贫者无力赁屋,男妇老幼皆露处。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触目伤心,计极穷人不过百十,费无多,思有以援之。”
- 7、
大发雷霆 [ dà fā léi tíng ]
释义: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 8、
大放悲声 [ dà fàng bēi shēng ]
释义: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宝钗走到跟前,见凤姐已经停床,便大放悲声。”
- 9、
胆小怕事 [ dǎn xiǎo pà shì ]
释义: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 10、
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释义: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11、
额蹙心痛 [ é cù xīn tòng ]
释义:极度忧愁伤心的样子。
出处:明天放道人《〈四声猿〉序》:“《渔阳》意气,泉路难灰,世人假慈悲学大菩萨,而勤王断国之徒,多在涂脂调粉之辈,此文长所为额蹙心痛者乎。”
- 12、
愤愤不平 [ fèn fèn bù píng ]
释义: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王子成父诸人,俱愤愤不平,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 13、
拂袖而去 [ fú xiù ér qù ]
释义: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袖而去。”
- 14、
顾虑重重 [ gù lǜ chóng chóng ]
释义: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出处:孙犁《文事琐谈》:“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
- 15、
怀才不遇 [ huái cái bū yù ]
释义:怀:怀藏;才:才能。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贱而不得志。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显通,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 16、
魂不附体 [ hún bù fù tǐ ]
释义: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出处:元·乔梦符《金钱记》第一折:“使小生魂不附体。”
- 17、
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释义: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 18、
魂销目断 [ hún xiāo mù duàn ]
释义:指情思凄苦。
出处:唐·严休复《唐昌观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怅然成二绝》诗:“终日斋心祷玉宸,魂销目断未逢真。”
- 19、
疾恶如仇 [ jí è rú chóu ]
释义: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 20、
惊魂未定 [ jīng hún wèi dìng ]
释义: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21、
惊恐万状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释义: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壮而莫支。”
- 22、
疾首痛心 [ jí shǒu tòng xīn ]
释义: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曹海凝墓志》:“民嗟邑主,疾首痛心。”《南史·虞寄传》:“不意将军惑于邪说,翻然异计,寄所以疾首痛心,泣尽继之以血,万全之策,窃为将军惜之。”
- 23、
慷慨悲歌 [ kāng kǎi bēi gē ]
释义: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 24、
乐极生悲 [ lè jí shēng bēi ]
释义: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出处:《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 25、
泪干肠断 [ lèi gān cháng duàn ]
释义: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 26、
泪如泉滴 [ lèi rú quán dī ]
释义:形容触动伤心事,眼泪象泉水一样流出。
出处:唐·刘损《愤惋诗》之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 27、
目断魂销 [ mù duàn hún xiāo ]
释义: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出处: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自离京国,目断魂销,每至五更朝谒之时,臣实制泪不得。”
- 28、
恼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释义: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 29、
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释义: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 30、
怒发冲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31、
怒火中烧 [ nù huǒ zhōng shāo ]
释义: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 32、
怒气冲天 [ nù qì chōng tiān ]
释义:怒气部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只落的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 33、
怒形于色 [ nù xíng yú sè ]
释义: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 34、
泣不成声 [ qǐ bù chéng shēng ]
释义: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出处:《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
- 35、
泣下如雨 [ qǐ xià rú yǔ ]
释义:眼泪象雨一样。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 36、
人琴俱亡 [ rén qín jù wáng ]
释义: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 37、
人琴两亡 [ rén qín liǎng wáng ]
释义: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出处: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
- 38、
若丧考妣 [ ruò sàng kǎo bǐ ]
释义: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出处:汉·扬雄《元后诔》:“享国六十,殂落而崩。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遏密八音。”
- 39、
伤心惨目 [ shāng xīn cǎn mù ]
释义: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也?”
- 40、
深仇大恨 [ shēn chóu dà hèn ]
释义:深而大的仇恨。
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 41、
深恶痛绝 [ shēn wù tòng jué ]
释义: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 42、
提心吊胆 [ tí xīn diào dǎn ]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43、
痛哭流涕 [ tòng kū liú tì ]
释义: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宋史·胡铨传》:“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 44、
痛入骨髓 [ tòng rù gǔ suǐ ]
释义: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 45、
痛心拔脑 [ tòng xīn bá nǎo ]
释义: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士横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
- 46、
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释义: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
- 47、
痛心入骨 [ tòng xīn rù gǔ ]
释义: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
- 48、
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释义: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出处: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49、
透骨酸心 [ tòu gǔ suān xīn ]
释义:形容极度伤心。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她自己心中,以有一腔的弥天恨事,透骨酸心。
- 50、
畏首畏尾 [ wèi shǒ wèi wěi ]
释义: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 51、
五内俱崩 [ wǔ nèi jù bēng ]
释义: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出处: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 52、
心胆俱裂 [ xīn dǎn jù liè ]
释义: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 53、
心烦意乱 [ xīn fán yì luàn ]
释义:意:心思。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出处:《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54、
心急火燎 [ xīn jí huǒ liǎo ]
释义: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 55、
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释义: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 56、
心乱如麻 [ xīn luàn rú má ]
释义:心里乱得象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出处:元·五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金圣叹批:“此其心乱如麻可知也。”
- 57、
心惊胆战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58、
心惊肉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释义: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59、
心如刀割 [ xīn rú dāo gē ]
释义: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 60、
心有余悸 [ xīn yǒu yú jì ]
释义: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形容令人伤心的词语(5个)
- 号恸崩摧恸:哀痛之极,大哭;崩:死亡;摧:伤心。放声痛哭,异常悲伤,几乎昏死过去。形容极度悲伤。
- 哽咽难鸣因感情激动难以发出声音。形容很伤心而又不能痛痛快快地放声大哭。
- 抹泪揉眵眵:眼屎,此指眼睛。擦着眼泪,揉着眼睛。形容落泪伤心的样子。
- 揉眵抹泪眵:眼屎,此指眼睛。擦着眼泪,揉着眼睛。形容落泪伤心的样子。
- 流涕痛哭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