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畜卦易安,大畜卦易安居详解

高中文言文课本注解的文化常识文言文翻译之什么意思李清照醉花阴第一个字应该读什么文学常识易经六十四卦之山天大畜卦之学业解?求高手解卦高中文言文课本注解的文化常识 1.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

内容导航:

  • 高中文言文课本注解的文化常识
  • 文言文翻译之什么意思
  • 李清照醉花阴第一个字应该读什么
  • 文学常识
  • 易经六十四卦之山天大畜卦之学业解?
  • 求高手解卦
  • 高中文言文课本注解的文化常识

    1.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详情见:/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ckEyjBhohjhNCQmz34kpUtLTw_5ZU3pTtfa6DekQpTTszjmOvF3mjCHctcgHaV9WAfiR9Lia7VHuL2WoJHgWD3V_

    2.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识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8-7-6 16:14:29 一、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 举人———–贡士—————进士 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4、南京:建康、金陵 5、扬州:广陵 6、苏州:姑苏 7、成都:锦官城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12、苏黄:苏轼、黄庭坚 1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4、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15、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6、岁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9、 ***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1、三吏三别: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12、音乐:丝竹 13、文学才华: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别称 李白:诗仙 青莲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杜甫:诗圣 诗史 陶渊明:靖节先生 欧阳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陆游:放翁 辛弃疾:稼轩 孟子:亚圣 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

    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八、年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计时 年号记年 天干地支纪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柳河东集》 书室:《聊斋志异》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别号:《稼轩长短句》 谥号:《欧阳文忠公文集》 官职:《杜工部集》 年号:《白氏长庆集》 十一、名著人物与事件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专著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水经》: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论语》 《孟子》 《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水浒》: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3. 所有高中的必修文言文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赤壁赋 苏 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 维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诗经》两首

    采薇

    离骚 屈 原

    孔雀东南飞 并序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曹 操

    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鸿门宴 司马迁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蜀道难 李 白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 《荀子》

    过秦论 贾 谊

    师说 韩 愈

    窦娥冤 关汉卿

    长亭送别 王实甫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苏武传 班 固

    张衡传 范 晔

    李贺小传 李商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滕王阁序 王 勃

    逍遥游 庄 周

    陈情表 李 密

    对着找吧

    4. 高中的文言文常识有哪些

    1. 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 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 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 表主管的:知、典、主

    5. .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 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 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 表人物个性的:

    梗、鲠、耿、耿介、刚耿、骨鲠、梗直、正直、刚毅、

    (仁)厚、(仁)矜、恺悌、宽厚、静悫、慎微、雅正、雅度

    剀切、周密、谨厚、谨肃、恭恪、聪、慧、敏、木讷、

    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9. 表人物品行的:行、行检、行业、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 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 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 .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 .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 .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 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 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 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 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 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20. 表监狱的:囹圄、狱

    21. 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 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缣、缯、蚕、桑、

    23. .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 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 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 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 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 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29. 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30. 表揭发的:劾、讦、揭

    31. 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 表朝见的:朝、觐

    33. 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34. 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5. 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 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7. 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 表告别的:辞、别、谢

    39. 表暗中的:阴、间、密

    40. 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41. 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42. .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43. 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44. 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45. 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46. 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47. 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5. 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文言文翻译之什么意思

    1. 文言文翻译中之的解释是什么

    “之”字的用法:一、“之”作代词用 如下列加点的“之”字: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二、“之”作动词用 例: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如: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公输》) 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洲”、“狱”、“意”、“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③④⑤⑥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2. 文言文翻译中之的解释是什么

    “之”字的用法:一、“之”作代词用

    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二、“之”作动词用

    例: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如: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公输》)

    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洲”、“狱”、“意”、“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

    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③④⑤⑥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3. 古文的之是什么意思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

    (《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之有时后在文言文中无诗意。

    4. 文言文翻译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nilupar2002 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

    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译文: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作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

    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152.文言文《沈沌子多忧》的翻译沈屯子生性多虑,整日忧心忡忡。

    一天,他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玻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

    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

    5.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

    一、施行、进展。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白话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

    二、出,生出,滋长。

    例句:枝茎益大,有所之。

    白话译文:枝茎逐渐生长壮大,有所增高。

    出处:东汉·许慎《说文》

    三、去,到,前往。

    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

    白话译文:我准备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出处: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四、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例句: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白话译文:郑国的一个叫弦高的商人正要去周朝的管辖地做买卖,半路上遇到了他们(秦国的部队)。

    出处:春秋末年·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五、之拼音:zhī

    释义: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假之[jiǎ zhī]

    假若。

    2、之适[zhī shì]

    前往;往来。

    3、久之[jiǔ zhī]

    很久,许久。

    4、之卦[zhī guà]

    《周易》卦变之称。

    5、之往[zhī wǎng]

    去;到。

    6. 古文中之是什么意思

    之 古汉语释义: 之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④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鸿门宴》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⑥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指示代词,这。 例: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 4.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①野语有之曰。

    ——《庄子·秋水》 ②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③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蜀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贾谊《过秦论》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更多的解释,请去《百度百科》查阅‘之’字词条。

    7. 文言文的之是什么意思

    之:

    动词义:

    1、会意字。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2、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代词义:

    1、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2、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等。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词义:

    1、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词义梳理:

    1、生出,滋长。

    2、往;至。

    3、用;取。

    4、是。

    5、代词。这;这个。

    6、代词。他(她,它);他们。

    7、代词。其,他的。

    8、代词。用于自称或对称。

    9、代词。指代处所。

    10、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

    11、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助词。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13、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古代也常用于姓名之间。

    14、介词。相当于“于”。

    15、介词。相当于“诸”,之于。

    16、介词。相当于“以”。

    17、连词。与;和。

    18、连词。相当于“而”。

    19、连词。相当于“则”。

    20、姓。汉代有之马宇,明代有之辅。

    8. 文言文之是什么意思

    之字的所有用法

    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

    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9. 之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之”的用法“之”字词性多样,用于虚词就不只一种词性,而且还有作实词的用法。

    (一) 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作宾语,代人、代事和代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

    例如:《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指知道的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指代受教的孩子,他)《寡人之于国也》:申之以孝悌之义(指在校学生,他们)2.“之”有时作为指示代词,例如:《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这些) 郯子之徒(这些)“之”作为指示代词,作主语:《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这)(二) 助词。分三种情况:一种作结构助词,译为“的”;一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它们起着把主谓结构变成偏正结构的作用,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一种起补足音节作用,音节助词。

    1. 结构助词,译为“的”,例如:《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寡人之于国也》:申之以孝悌之义2.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如:《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寡人之于国也》: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变主谓为偏正结构)3.音节助词,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项脊轩志》:(1)顷之,持一象笏至(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另外,“之”有时作助词,作为宾语前置或定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 蚓无爪牙之利(三) 动词。

    “到……去”。去往、到。

    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阿房宫赋》:杳不知其所之也《逍遥游》: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李清照醉花阴第一个字应该读什么

    bao
    是厚度的意思
    ……………………

    báo
    【形】
    〖口〗∶不厚。引申为稀薄,淡薄〖thin〗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又如:薄衣(单薄的衣服);薄眉(淡扫蛾眉,用浅黛画的眉毛);薄唇轻言(嘴唇薄,说话声音轻细。引申指说话刻薄);薄纸;薄肉片
    土地含养分少,不肥沃的〖infertile〗
    地薄,寡于积聚。——《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土地薄;薄田(不肥沃的田地)
    感情不深;冷淡〖indifferent;becoldtowardsb.;lackinwarmth〗。如:情分不薄;薄幸(薄情,寡情);薄情(寡情,没有情意)
    味淡〖tasteless;weak〗。如:薄咸(味淡和味咸);薄薄(形容滋味淡薄)
    另见bó;bò
    薄板
    báobǎn
    〖sheet;sheetmetal;steelsheet〗金属或其他材料延伸的宽而薄的板
    薄饼
    báobǐng
    〖pizza;thinpancake〗面食之一,用烫面做成很薄的饼,两张相重叠,在锅上烙熟后分开
    薄层
    báocéng
    〖leaf〗∶任何天然的或人工的物质的薄片或薄板
    〖film〗∶极薄的层
    薄膜
    báomó
    〖thinfilm;film〗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
    薄片
    báopiàn
    〖slice〗∶从物品上切出的扁薄部分
    〖flake〗∶常指某物被加工成的扁平片
    干粮的薄片
    薄纱
    báoshā
    〖peekaboo〗菲薄的纱制品或透明织物
    披上薄纱的睡衣
    薄透镜
    báotòujìng
    〖thinlens〗一种很薄的透镜,它的厚度可以在计算物距、像距、放大率等时忽略不计


    【名】
    (形声。从芔,溥(pǔ)声。本义:草木丛生处)
    同本义〖scrubland〗
    薄,林薄也。——《说文》
    草丛生为薄。——《广雅》
    列新雉于林薄。——《汉书·扬雄传》
    隐于榛薄之中。——《淮南子·原道》。注:“深草曰薄。”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楚辞·屈原·涉江》
    又如:薄草(丛生之草)
    养蚕的工具;帘子〖bambootray〗
    高门悬薄(帘子)。——《庄子·达生》
    勃以织曲薄为生。——《史记·周勃世家》
    薄器不成内。——《荀子·礼论》。注:“竹苇之器。”
    蚕宫生蚕著薄(养蚕的器具)上。——《宋书·礼志一》
    又如:薄曲(养蚕的器具。多用竹篾或苇篾编制)


    【动】
    通“迫”。迫近;接近〖approach〗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楚辞·屈原·涉江》
    雷风相薄。——《易·说卦》
    外薄四海。——《书·益稷》
    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今会日薄矣。——《国语·吴语》
    寒暑未薄而疾。——《荀子·天论》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薄夜(薄暮,逼近夜晚。即黄昏);薄海(逼近于海,指从京师而至四方的海边。比喻地域的广大);薄晚(薄暮,傍晚);日薄西山;薄海同欢
    通“博”。搏击;拍;击〖beat〗
    击之若雷,薄之若风。——《淮南子·兵略》
    又如:薄狩(搏兽;打猎);薄伐(讨伐);薄触(搏击冲突)
    减少,减损,减轻〖reduce〗
    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汉·晁错《论贵粟疏》
    薄滋味。——《礼记·月令》
    又如:薄征(减轻租税);薄敛(减轻赋税);薄收(减产,收成不好);薄刑(轻刑)
    轻视,看不起〖lookdownupon〗
    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厚此薄彼;薄慢(怠慢);薄情(不念情义。多用于男女情爱);薄悻(薄情;负心);薄待(轻视;亏待)
    侵入;混杂〖trespassupon;mix〗
    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清·方苞《狱中杂记》
    通“泊”。停止;依附〖stop;dependon〗
    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楚辞·宋王·九辩》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楚辞·屈原·哀郢》
    心憧憧若涉大川,遭风而未薄。——《盐铁论·刺复》


    【形】
    物体扁平,与“厚”相对〖thin〗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或厚或薄。——《荀子·富国》
    太古薄葬,棺厚三尺,衣衾三领。——《荀子·正论》
    引申为微小,少〖small〗
    德薄而位尊…——《易·系辞》
    事力劳而供奉薄。——《韩非子·五蠹》
    又如:薄仪(微少的礼物);薄具(略微具备);薄艺(小技能);薄寒(微寒)
    不浓;淡薄〖light;thin〗
    莫辞酒味薄。——杜甫《羌村》
    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又如:薄妆(薄面。淡妆);薄蚀(日月掩食而无光);薄眉(淡扫蛾眉,用浅黛画的眉毛)
    微薄〖meagre;scant;simpleandcrude〗。如:薄识(敝友。对别人谦称自己的朋友);薄才(微薄的才能。犹不才。常用为自谦之辞);薄亲(谦词。称自己的亲戚)
    急迫;迅速〖urgent;fast〗。如:薄言(急急忙忙);薄剧(急迫)
    指人心、世道、纲纪等衰微轻薄;不庄重〖humble;vulgar〗
    为人薄行,有俊才。——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又如:薄德(菲德,道德不厚;缺德);薄相(轻薄之相。有捉弄、玩弄的意思)
    虚假刻薄,不厚道〖unkind;ungenerous〗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史记·商君传》
    又如:薄夫(刻薄的人);薄心肠(言待人寡恩无义)
    〖土地〗贫瘠〖infertile〗
    薄田十五顷。——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另见báo;bò

    文学常识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即12356)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易经六十四卦之山天大畜卦之学业解?

    ‍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有了没有虚妄的精神,然后可以存畜很多,所以接着是大畜卦

    寓进于畜 欲动先止

    26、大畜卦 山天大畜

    《大畜》(下天上山)  第二十六

    利涉大川不家食,天在山中大畜知;

    停行勿进化凶险,伏兔中庸脱自识。

    日闲舆卫利攸往,牛犊加牯缓修持;

    木桩栓猪吉庆象,亨通无碍添福资。

    【原文】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译文】大畜卦象征所畜者至为宏大,涵盖畜聚才德、畜止乾健、畜养贤人等意。故大畜之时,利于依正道以畜物,而所畜者亦当合于正道。而当大畜之时,不使贤人自养于其家,而能广聚于朝廷,辅君为政,则可获吉祥。如此既能谨守正道,又能畜养贤人,则必利于行险涉难,成就大业。

    山天大畜异卦相叠(乾下艮上)。内卦为乾,乾为天,外卦为艮,艮为山。太阳光照耀山中,像国家养贤,光耀朝廷,贤人养德,滋润本身。所以卦名曰大畜。

    忧愁常锁两眉头,千头万绪挂心间,从今以后防开阵,任意行而不相干。

    大畜卦,阐释大蓄积也必须有大的阻止的原则,当进入真实无妄的境界,必然蓄积庞大的力量,蓬勃发展,形成大好的形势,可以大有所为。但物极必反,为必然的法则,既富且强,往往知进而不知退,容易过度自信轻举妄动,造成不可收拾的严重损害。因而,必须冷静警觉,适可而止,及时而止在应当停止时,断然停止,必要时并应加以阻止。然而,当突飞猛进中,要加以阻止,必然有相当危险;因而,必须坚持正当,周详策划,要有万全的准备,使其能进也能止。有效的阻止方法,是防止于未然,正本清源,釜底抽薪;而最有效的方法,则是止而不止,疏导使其畅通,而不必阻止。

    这个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积德积善,这样才能有好报,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那怎么才能大畜?怎样才能积善积德?就是要去掉凶残的本性,恢复善良的本性,使自己的本性变得刚健笃实。要有宽广的胸怀,要能容纳比你更大更强的人和物。还要不断地去更新,日新其德,这个“新”就在于改变自己,不断去掉自己不好的东西。如果坚持这样做,就终有庆,终有喜,终有大吉,终能大行。

    大畜卦六爻分别阐述蓄积德行的六个层次:初至三为刚爻,言蓄德的三个阶梯;四五两柔爻言“防非止恶”的两种方法;上九言蓄德达到圆满。初至五皆待时而用,故《杂卦传》云“大畜,时也。”

    两千年来先儒大都以为大畜卦六四蓄止初九、六五蓄止九二、上九蓄止九三。解初九爻时言初九被六四所蓄止,最后言六四爻时仍言六四去蓄止初九,余爻仿此,这实际上把六爻的六个时位变成了三个,落入循环论证之窠臼。

    下卦为乾,乾卦有自蓄止之德,并非全是由上卦艮使然。如《周易》首卦乾初九“潜龙勿用”岂是艮止哉?所以先儒对大畜卦六爻爻辞的解读都存在偏差。按《周易》体例,下爻与上爻相应,则有志于前往,而大畜卦以蓄止为本,初九与六四相应,然初九犹如“潜龙勿用”,若前往则“有厉”。“利已”乃劝诫之语,非由观卦爻象而系辞,先儒以初九为六四所畜止,故“已”,相应之义为相接应,岂有阻止之义?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意思是说:“《大畜卦》的卦象是乾(天)下艮(山)上,为天被包含在山里之表象,象征大量的畜养积聚;君子效法这一精神,应当努力地学习领会前代圣人君子的言论和行为,以此充实自己,培养美好的品德和积聚广博的知识。”

    《大畜卦》象征积蓄,要求人们在积累自己财富的同时,也要积累美好的德行和广博的知识。对于商人来说,就是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做生意有经商之道。经商之道,在于公平竞争,以自愿、平等、诚信的市场交易原则,来约束每个商人的行为。唯有恪守商道,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卖干净货,赚良心钱,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否则,不守商道,走邪门歪道,走私漏税,售“黑心棉”,造“毒大米”,见利忘义,丧尽天良,害国害民,最终害了自己。

    中国商人从来不掩饰自己经商的主要目的,“天下熙熙,皆为;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不为利,谁愿早起”,“寄迹尘市,日为锱铢”,“奔走江湖,希觅微利”,无论坐贾行商都是为了一个“利”字。

    做商人就必须精于计算,“人情一匹马,买卖争分厘”,“五雀六燕,铢两相悉”,“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这些格言虽然充满锱铢必较的商业气息,但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商人在赚钱求利的商业动机中一直坚持义利并重,要求这个“利”必须来得正当,手段必须合理,要符合“义”的规范,靠正当的手段发财,靠讲诚信来获利。“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利从诚中出,誉从信中来”,“平则人易客,信则公道著”,“生意全凭公道导,货真价实莫欺人”,“人生在世信为先,心口如何有两般;买卖只求安分利,经营休争哄人钱”。

    坚持正道的商人,就是诚商正贾,就能够取得“有道财恒足,乘时货自腾”,“上以济人,下以利己”的经营效果。否则,靠坑蒙拐骗,缺斤少两,以次充好,欺行霸市来获利,虽能获得短期效益,却不能保持长久,此为诚商正贾所不齿。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也就是说发财和做官虽然是人人都喜欢的,如果不是由正道得来的,正人君子是不能干的。如果财富是从正道获得的,就是像赶车这样的粗活累活我也愿干。如果是不该我得到的财富,我不会强求。而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于孔子来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社会,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见利忘义的商人,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疑是一副道德的清醒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古至今,一直是商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很多商人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去创造财富,赚取利润,获得幸福的生活。很多商人还表现出很高的道德修养,回报社会,奉献百姓。从春秋时期的范蠡,到明朝的沈万三;从清朝的王炽,到现代的陈嘉庚,无不受到百姓的称颂,并将永载史册,值得当今的商人们学习效仿。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伊川曰:“天为至大,而在山之中,所畜至大之象。人之蕴畜,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畜成其德,乃《大畜》之义。”此学之所以贵读书也。“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乃知贵近者必遗远也。河伯见海若而自失,乃知执多者由见少也。读书非徒博文,又以畜德,然后能尽其大。盖前言往行,古人心德之著见者也。畜之于己,则自心之德与之相应。所以言“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业者,即言行之发也。君子言而世为天下法,行而世为天下则,故乱德之言,非礼之行,必无取焉。书者何?前言往行之记录是也。今语所谓全部人生,总为言行而已矣。书为大共名,六艺为大别名。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初无经史之分也。尝以六艺统摄九家,统摄四部,闻者颇以为异。(《泰和会语》楷定国学名义。)其实理是如此,并非勉强安排。庄子所谓“道术之裂为方术,各得一察焉以自好”,《汉志》“以九家之言,皆六艺之支与流裔”,亦世所熟闻也。流略之说,犹寻其源。四部之分,遂丰其蔀。今言专门,则封域愈狭。执其一支,以议其全体。有见于别,而无见于通。以是为博,其实则陋。故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束于教也。”守目录校雠之学,而以通博自炫者,不可以语于畜德也。清儒自乾嘉以后,小学一变而为校勘,单辞碎义,犹比窥观。至目录一变而为版本,则唯考论椠刻之久近,行款之异同,纸墨之优劣,岂徒玩物丧志,直类骨董市谈。此又旧习之弊,违于读书之道也。

    以上略明,读书所以穷理,亦所以畜德。料简世俗,读书不得其道之弊,大概不出此数端。然则读书之道,毕竟如何始得?约而言之,亦有四门:一曰通而不局;二曰精而不杂;三曰密而不烦;四曰专而不固。局与杂为相违之失。烦与固,为相似之失。执一而废他者,局也。多歧而无统者,杂也。语小而近琐者,烦也。滞迹而遗本者,固也。通,则曲畅旁通而无门户之见。精,则幽微洞彻而无肤廓之言。密,则条理谨严而无疏略之病。专,则宗趣明确而无泛滥之失。不局不杂,知类也。不烦不固,知要也。类者,辨其流别,博之事也。要者,综其指归,约之事也。读书之道尽于此矣。

    《学记》曰:“一年,视离经辨志。”郑注:“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趋向。”是离经为章句之学,以了解文义,为初学入门之事。继以辨志,即严义利之辨,正其趋向,否则何贵于读书也。下文云:“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敬业、博习、论学,皆读书渐进功夫。乐群、亲师、取友,则义理日益明,心量日益大。如是积累,犹只谓小成。至于知类通达,则知至之目。“强立而不反”,(郑注云:“强立,临事不惑也。不反,不违失师道。”犹《论语》言弗畔。)则学成之效。是以深造自得,然后谓之大成。放学者必有资于读书,而但言读书,实未足以为学。今人读书,但欲了解文义,便谓能事已毕,是只做得离经一事耳。而况文义有未能尽了者乎?

    《汉书·艺文志》曰:“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此见西汉治经,成为博士之业,末流之弊,已是如此,异乎《学记》之言矣。此正《学记》所谓“呻其占毕,多其讯”者,乃适为教之所由废也。汉初,说《诗》者,或能为雅而不能为颂,其后专主一经,守其师说,各自名家。如《易》有施、孟、梁丘;《书》有欧阳、夏侯;《诗》有齐、鲁、韩,人持一义,各不相通。武帝末,壁中古文已出,而未得立于学官。至平帝时,始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左氏春秋》。刘歆《让太常博士书》,极论诸儒博士不肯置对,专己守残,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从善服义之公心。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此今古文门户相争之由来也。此局过之一例也。及东汉末,郑君承贾、马之后,遍注群经,始今古文并用,庶几能通者,而或讥其坏乱家法。迄于清之季世,今文学复兴,而治古文学者亦并立不相下,各守封疆,仍失之局。而其为说之支离破碎,视说“日若稽古”三万言者犹有过之,则又失之烦。汉、宋之争,亦复类此。为汉学者,诋宋儒为空疏,为宋学者,亦鄙汉儒为锢蔽。此皆门户之见,与经术无关。知以义理为主,则知分今古汉宋为陋矣。然微言绝而大义乖,儒分为八,墨分为三,邹、鲁之间,断断如也,自古已然。荀子《非十二子》,其态度远不如庄子《天下篇》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某某闻其风而说之”。故道术裂为方术,斯有异家之称。刘向叙九流,言九家者,皆六艺之支与流裔,礼失而求诸野,彼异家者,犹愈于野已,此最为持平之论。其实末流之争,皆与其所从出者了无干涉。推之儒佛之争、佛老之争,儒者排二氏为异端,佛氏亦判儒家为人天乘,老、庄为自然外道。老佛互诋,则如顾欢《夷夏论》、甄鸾《笑道论》之类。乃至佛氏,亦有大小乘异执,宗教分途。道家亦有南北异派。其实,与佛、老子之道,皆无涉也。儒家既分汉、宋,又分朱、陆。至于近时,则又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争,玄学与科学之争,唯心与唯物之争,万派千差,莫可究诘,皆局而不通之过也。大抵此病最大,其下三失随之而生。既见为多歧,必失之杂。言为多端,必失之烦。意主攻难,必失之固。欲除其病本,唯在于通。知抑扬只系临时,对治,不妨互许,扫荡则当下廓然,建立则异同宛尔。门庭虽别,一性无差。不一不异,所以名如。有疏有亲,在其自得。一坏一切坏,一成一切成。但绝胜心,别无至道。庄子所谓“恢诡谲怪,道通为一”。荀卿所谓“奇物变怪,仓卒起一方,举统类以应之,若辨黑白”。禅家所谓“若有一法出过涅槃,我亦说为如梦如幻”。《中庸》之言最为简要,曰:“不诚无物。”孟子之言最为直截,曰:“万物皆备于我矣。”《系辞》之言最为透彻,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盖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机者,执之即异。总从一性起用,机见差别,因有多途。若能举体全该,用处自无差忒。读书至此,庶可大而化之矣。

    学者观于此,则知天下之书不可胜读,真是若涉大海,茫无津涯。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然弗患其无涯也,知类斯可矣。盖知类则通,通则无碍也。何言乎知类也?语曰:群言淆乱,折中于圣人,摄之以六艺,而其得失可知也。《汉志》叙九家,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经解》明六艺流失,曰愚,曰诬,曰烦,曰奢,(亦曰《礼》失则离,《乐》失则流。)曰贼,曰乱。《论语》六言六蔽,曰愚,曰荡,曰贼,曰绞,曰乱,曰狂。孟子知言显言之过为诐淫邪遁,知其在心者为蔽陷离穷。皆各从其类也。荀子曰:“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由欲谓之,道尽嗛矣。由法谓之,道尽数矣。由势谓之,道尽便矣。由辞谓之,道尽论矣。由天谓之,道尽因矣。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荀子此语,亦判得最好。蔽于一隅,即局也。是知古人读书,先须简过知其所从出,而后能知其所流极,抉择无差,始为具眼。凡名言施设,各有分齐。衡诚悬,则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则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则不可欺以方圆。以六艺统之,则知其有当于理者,皆六艺之一支也。其有乖违析乱者,执其一隅而失之者也。祛其所执,而任其所长,固皆道之用也。《诗》之失,何以愚?《书》之失,何以诬?《礼》之失,何以离?《乐》之失,何以流?《易》之失,何以贼?《春秋》之失,何以乱?失,在于不学,又学之不以其道也。故判教之宏,莫如《经解》,得失并举,人法双彰。乃知异见纷纭,只是暂时歧路。封执若泯,则一性齐平,寥廓通途,谁为碍塞?所以囊括群言,指归自性。此之谓知类。

     

    求高手解卦

    易经六十四卦
    第1卦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
    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
    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
    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第2卦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
    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
    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
    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
    循正道,获取吉利。
    第3卦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
    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
    运,必欣欣向荣。
    第4卦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
    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
    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第5卦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
    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第6卦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
    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
    第7卦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
    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
    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
    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
    第8卦水地比(比卦)诚信团结
    上上卦
    象曰:顺风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风,不用费力逍遥去,任意而行大亨通。
    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坤为地;坎为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
    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
    诚团结的道理。
    第9卦风天小畜(小畜卦)蓄养待进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尽焦梢,水想云浓雨不浇,农人仰面长吁气,是从款来莫心高。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巽)相叠,乾为天;巽为风。喻风调雨顺,谷物滋长,故卦
    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须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为。
    第10卦天泽履(履卦)脚踏实地
    中上卦
    象曰:凤凰落在西歧山,去鸣几声出圣贤,天降文王开基业,富贵荣华八百年。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乾)相叠,乾为天;兑为泽,以天喻君,以泽喻民,原文:
    “履(踩)虎尾、不咥(咬)人。”因此,结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兑柔遇乾
    刚,所履危。履意为实践,卦义是脚踏实地的向前进取的意思。
    第11卦地天泰(泰卦)应时而变
    中中卦
    象曰:学文满腹入场闱,三元及第得意回,从今解去愁和闷,喜庆平地一声雷。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坤)相叠,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感,上下
    互通,天地相交,万物纷纭。反之则凶。万事万物,皆对立,转化,盛极必衰,衰而转
    盛,故应时而变者泰(通)。
    第12卦天地否(否卦)不交不通
    中中卦
    象曰:虎落陷坑不堪言,进前容易退后难,谋望不遂自己便,疾病口舌事牵连。
    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乾)相叠,其结构同泰卦相反,系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天
    地不交,万物不通。它们彼此为“综卦”,表明泰极而否,否极泰来,互为因果。
    第13卦天火同人(同人卦)上下和同
    中上卦
    象曰:心中有事犯猜疑,谋望从前不着实,幸遇明人来指引,诸般忧闷自消之。
    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乾)相叠,乾为天,为君;离为火,为臣民百姓,上天下
    火,火性上升,同于天,上下和同,同舟共济,人际关系和谐,天下大同。
    第14卦火天大有(大有卦)顺天依时
    上上卦
    象曰:砍树摸雀作事牢,是非口舌自然消,婚姻合伙来费力,若问走失未逃脱。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离)相叠。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乾,为天。火在天上,
    普照万物,万民归顺,顺天依时,大有所成。
    第15卦地山谦(谦卦)内高外低
    中中卦
    象曰:天赐贫人一封金,不争不抢两平分,彼此分得金到手,一切谋望皆遂心。
    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坤)相叠,艮为山,坤为地。地面有山,地卑(低)而山
    高,是为内高外低,比喻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位高不自傲。这就是谦。
    第16卦雷地豫(豫卦)顺时依势
    中中卦
    象曰:太公插下杏黄旗,收妖为徒归西歧,自此青龙得了位,一旦谋望百事宜。
    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震)相叠,坤为地,为顺;震为雷,为动。雷依时出,预示
    大地回春。因顺而动,和乐之源。此卦与谦卦互为综卦,交互作用。
    第17卦泽雷随(随卦)随时变通
    中中卦
    象曰:泥里步踏这几年,推车靠崖在眼前,目下就该再使力,扒上崖去发财源。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兑)相叠,震为雷、为动;兑为悦。动而悦就是“随”。随
    指相互顺从,己有随物,物能随己,彼此沟通。随必依时顺势,有原则和条件,以坚贞
    为前提。
    第18卦山风蛊(蛊卦)振疲起衰
    中中卦
    象曰:卦中爻象如推磨,顺当为福反为祸,心中有益且迟迟,凡事尽从忙处错。
    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艮)相叠,与随卦互为综卦。蛊(gu)本意为事,引申为多
    事、混乱。器皿久不用而生虫称“蛊”,喻天下久安而因循、腐败,必须革新创造,治
    理整顿,挽救危机,重振事业。
    第19卦地泽临(临卦)教民保民
    中上卦
    象曰:君王无道民倒悬,常想拨云见青天,幸逢明主施仁政,重又安居乐自然。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坤)相叠。坤为地;兑为泽,地高于泽,泽容于地。喻君主
    亲临天下,治国安邦,上下融洽。
    第20卦风地观(观卦)观下瞻上
    中上卦
    象曰:卦遇蓬花旱逢河,生意买卖利息多,婚姻自有人来助,出门永不受折磨。
    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巽)相叠,风行地上,喻德教遍施。观卦与临卦互为综卦,
    交相使用。在上者以道义观天下;在下者以敬仰瞻上,人心顺服归从。
    第21卦火雷噬嗑(噬嗑卦)刚柔相济
    上上卦
    象曰:运拙如同身受饥,幸得送饭又送食,适口充腹心欢喜,忧愁从此渐消移。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离)相叠。离为阴卦;震为阳卦。阴阳相交,咬碎硬物,喻
    恩威并施,宽严结合,刚柔相济。噬嗑(shihe)为上下颚咬合,咀嚼。
    第22卦山火贲(贲卦)饰外扬质
    中上卦
    象曰:近来运转锐气周,窈窕淑女君子求,钟鼓乐之大吉庆,占者逢之喜临头。
    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艮)相叠。离为火为明;艮为山为止。文明而有节制。贲
    (bi)卦论述文与质的关系,以质为主,以文调节。贲,文饰、修饰。
    第23卦山地剥(剥卦)顺势而止
    中下卦
    象曰:鹊遇天晚宿林中,不知林内先有鹰,虽然同处心生恶,卦若逢之是非轻。
    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艮)相叠。五阴在下,一阳在上,阴盛而阳孤;高山附于
    地。二者都是剥落象,故为“剥卦”。此卦阴盛阳衰,喻小人得势,君子困顿,事业败
    坏。
    第24卦地雷复(复卦)寓动于顺
    中中卦
    象曰:马氏太公不相合,世人占之忧疑多,恩人无义反为怨,是非平地起风波。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坤)相叠。震为雷、为动;坤为地、为顺,动则顺,顺其自
    然。动在顺中,内阳外阴,循序运动,进退自如,利于前进。
    第25卦天雷无妄(无妄卦)无妄而得
    下下卦
    象曰:飞鸟失机落笼中,纵然奋飞不能腾,目下只宜守本分,妄想扒高万不能。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乾)相叠。乾为天为刚为健;震为雷为刚为动。动而健,刚
    阳盛,人心振奋,必有所得,但唯循纯正,不可妄行。无妄必有获,必可致福。
    第26卦山天大畜(大畜卦)止而不止
    中上卦
    象曰:忧愁常锁两眉头,千头万绪挂心间,从今以后防开阵,任意行而不相干。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艮)相叠。乾为天,刚健;艮为山,笃实。畜者积聚,大畜
    意为大积蓄。为此不畏严重的艰难险阻,努力修身养性以丰富德业。
    第27卦山雷颐(颐卦)纯正以养
    上上卦
    象曰:太公独钓渭水河,手执丝杆忧愁多,时来又遇文王访,自此永不受折磨。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艮)相叠。震为雷,艮为山。山在上而雷在下,外实内虚。
    春暖万物养育,依时养贤育民。阳实阴虚,实者养人,虚者为人养。自食其力。
    第28卦泽风大过(大过卦)非常行动
    中下卦
    象曰:夜晚梦里梦金银,醒来仍不见一文,目下只宜求本分,思想络是空劳神。
    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兑)相叠。兑为泽、为悦,巽为木、为顺,泽水淹舟,遂成
    大错。阴阳爻相反,阳大阴小,行动非常,有过度形象,内刚外柔。
    第29卦坎为水(坎卦)行险用险
    下下卦
    象曰:一轮明月照水中,只见影儿不见踪,愚夫当财下去取,摸来摸去一场空。
    这个卦是同卦(下坎上坎)相叠。坎为水、为险,两坎相重,险上加险,险阻重
    重。一阳陷二阴。所幸阴虚阳实,诚信可豁然贯通。虽险难重重,却方能显人性光彩。
    第30卦离为火(离卦)附和依托
    中上卦
    象曰:官人来占主高升,庄农人家产业增,生意买卖利息厚,匠艺占之大亨通。
    这个卦是同卦(下离上离)相叠。离者丽也,附着之意,一阴附丽,上下二阳,该
    卦象征火,内空外明。离为火、为明、太阳反复升落,运行不息,柔顺为心。
    第31卦泽山咸(咸卦)相互感应
    中上卦
    象曰:运去黄金失色,时来棒槌发芽,月令极好无差,且喜心宽意大。
    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兑)相叠。艮为山;泽为水。兑柔在上,艮刚在下,水向下
    渗,柔上而刚下,交相感应。感则成。
    第32卦雷风恒(恒卦)恒心有成
    中上卦
    象曰:鱼翁寻鱼运气好,鱼来撞网跑不了,别人使本挣不来,谁想一到就凑合。
    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震)相叠。震为男、为雷;巽为女、为风。震刚在上,巽柔
    在下。刚上柔下,造化有常,相互助长。阴阳相应,常情,故称为恒。
    第33卦天山遁(遁卦)遁世救世
    下下卦
    象曰:浓云蔽日不光明,劝君且莫出远行,婚姻求财皆不利,提防口舌到门庭。
    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乾)相叠。乾为天,艮为山。天下有山,山高天退。阴长阳
    消,小人得势,君子退隐,明哲保身,伺机救天下。
    第34卦雷天大壮(大壮卦)壮勿妄动
    中上卦
    象曰:卦占工师得大木,眼前该着走上路,时来运转多顺当,有事自管放心宽。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震)相叠。震为雷;乾为天。乾刚震动。天鸣雷,云雷滚,
    声势宏大,阳气盛壮,万物生长。刚壮有力故曰壮。大而且壮,故名大壮。四阳壮盛,
    积极而有所作为,上正下正,标正影直。
    第35卦火地晋(晋卦)求进发展
    中上卦
    象曰:锄地锄去苗里草,谁想财帛将人找,一锄锄出银子来,这个运气也算好。
    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离)相叠。离为日,为光明;坤为地。太阳高悬,普照大
    地,大地卑顺,万物生长,光明磊落,柔进上行,喻事业蒸蒸日上。
    第36卦地火明夷(明夷卦)晦而转明
    中下卦
    象曰:时乖运拙走不着,急忙过河拆了桥,恩人无义反为怨,凡事无功枉受劳。
    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坤)相叠。离为明,坤为顺;离为日;坤为地。日没入地,
    光明受损,前途不明,环境困难,宜遵时养晦,坚守正道,外愚内慧,韬光养晦。
    第37卦风火家人(家人卦)诚威治业
    下下卦
    象曰:一朵鲜花镜中开,看着极好取不来,劝君休把镜花恋,卦若逢之主可怪。
    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巽)相叠。离为火;巽为风。火使热气上升,成为风。一切
    事物皆应以内在为本,然后伸延到外。发生于内,形成于外。喻先治家而后治天下,家
    道正,天下安乐。
    第38卦火泽睽(睽卦)异中求同
    下下卦
    象曰:此卦占来运气歹,如同太公作买卖,贩猪牛快贩羊迟,猪羊齐贩断了宰。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离)相叠。离为火;兑为泽。上火下泽,相违不相济。克则
    生,往复无空。万物有所不同,必有所异,相互矛盾。睽即矛盾。
    第39卦水山蹇(蹇卦)险阻在前
    下下卦
    象曰:大雨倾地雪满天,路上行人苦又寒,拖泥带水费尽力,事不遂心且耐烦。
    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坎)相叠。坎为水,艮为山。山高水深,困难重重,人生险
    阻,见险而止,明哲保身,可谓智慧。蹇,跋行艰难。
    第40卦雷水解(解卦)柔道致治
    中上卦
    象曰:目下月令如过关,千辛万苦受熬煎,时来恰相有人救,任意所为不相干。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震)相叠。震为雷、为动;坎为水、为险。险在内,动在
    外。严冬天地闭塞,静极而动。万象更新,冬去春来,一切消除,是为解。
    第41卦山泽损(损卦)损益制衡
    下下卦
    象曰:时动不至费心多,比作推车受折磨,山路崎岖吊下耳,做插右按按不着。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艮)相叠。艮为山;兑为泽。上山下泽,大泽浸蚀山根。损
    益相间,损中有益,益中有损。二者之间,不可不慎重对待。损下益上,治理国家,过
    度会损伤国基。应损则损,但必量力、适度。少损而益最佳。
    第42卦风雷益(益卦)损上益下
    上上卦
    象曰:时来运转吉气发,多年枯木又开花,枝叶重生多茂盛,几人见了几人夸。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巽)相叠。巽为风;震为雷。风雷激荡,其势愈强,雷愈
    响,风雷相助互长,交相助益。此卦与损卦相反。它是损上以益下,后者是损下以益
    上。二卦阐述的是损益的原则。
    第43卦泽天夬 (夬卦) 决而能和
    上上卦
    象曰:蜘蛛脱网赛天军,粘住游蜂翅翎毛,幸有大风吹破网,脱离灾难又逍遥。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兑)相叠。乾为天为健;兑为泽为悦。泽气上升,决注成
    雨,雨施大地,滋润万物。五阳去一阴,去之不难,决(去之意)即可,故名为夬(guà
    i),夬即决。
    第44卦天风姤(姤卦) 天下有风
    上卦
    象曰:他乡遇友喜气欢,须知运气福重添,自今交了顺当运,向后管保不相干。
    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乾)相叠。乾为天,巽为风。天下有风,吹遍大地,阴阳交
    合,万物茂盛。姤(gǒu)卦与夬卦相反,互为“综卦”。姤即遘,阴阳相遇。但五阳一
    阴,不能长久相处。
    第45卦泽地萃(萃卦)荟萃聚集
    中上卦
    象曰:游鱼戏水被网惊,跳过龙门身化龙,三尺杨柳垂金钱,万朵桃花显你能。
    这个卦是异卦相叠(下坤上兑)。坤为地、为顺;兑为泽、为水。泽泛滥淹没大
    地,人众多相互斗争,危机必四伏,务必顺天任贤,未雨绸缪,柔顺而又和悦,彼此相
    得益彰,安居乐业。萃,聚集、团结。
    第46卦地风升(升卦)柔顺谦虚
    上上卦
    象曰:士人来占必得名,生意买卖也兴隆,匠艺逢之交易好,农间庄稼亦收成。
    这个卦是异卦相叠(下巽上坤)。坤为地、为顺;巽为木、为逊。大地生长树木,
    逐的成长,日渐高大成材,喻事业步步高升,前程远大,故名“升”。
    第47卦泽水困(困卦)困境求通
    中上卦
    象曰:时运不来好伤怀,撮上押去把梯抬,一筒虫翼无到手,转了上去下不来。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兑)相叠。兑为阴为泽喻悦;坎为阳为水喻险。泽水困,陷
    入困境,才智难以施展,仍坚守正道,自得其乐,必可成事,摆脱困境。
    第48卦水风井(井卦)求贤若渴
    上上卦
    象曰:枯井破费已多年,一朝流泉出来鲜,资生济渴人称羡,时来运转喜自然。
    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坎)相叠。坎为水;巽为木。树木得水而蓬勃生长。人靠水
    井生活,水井由人挖掘而成。相互为养,井以水养人,经久不竭,人应取此德而勤劳自
    勉。
    第49卦泽火革(革卦)顺天应人
    上上卦
    象曰:苗逢旱天渐渐衰,幸得天恩降雨来,忧去喜来能变化,求谋干事遂心怀。
    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兑)相叠。离为火、兑为泽,泽内有水。水在上而下浇,火
    在下而上升。火旺水干;水大火熄。二者相生亦相克,必然出现变革。变革是宇宙的基
    本规律。
    第50卦火风鼎(鼎卦)稳重图变
    中下卦
    象曰:莺鹜蛤蜊落沙滩,蛤蜊莺鹜两翅扇,渔人进前双得利,失走行人却自在。
    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离)相叠。燃木煮食,化生为熟,除旧布新的意思。鼎为重
    宝大器,三足稳重之象。煮食,喻食物充足,不再有困难和困扰。在此基础上宜变革,
    发展事业。
    第51卦震为雷(震卦)临危不乱
    中上卦
    象曰:一口金钟在淤泥,人人拿着当玩石,忽然一日钟悬起,响亮一声天下知。
    这个卦是同卦(下震上震)相叠。震为雷,两震相叠,反响巨大,可消除沉闷之
    气,亨通畅达。平日应居安思危,怀恐惧心理,不敢有所怠慢,遇到突发事变,也能安
    然自若,谈笑如常。
    第52卦艮为山(艮卦)动静适时
    中下卦
    象曰:财帛常打心头走,可惜眼前难到手,不如意时且忍耐,逢着闲事休开口。
    这个卦是同卦(下艮上艮)相叠。艮为山,二山相重,喻静止。它和震卦相反。高
    潮过后,必然出现低潮,进入事物的相对静止阶段。静止如山,宜止则止,宜行则行。
    行止即动和静,都不可失机,应恰到好处,动静得宜,适可而止。
    第53卦风山渐(渐卦)渐进蓄德
    上上卦
    象曰:俊鸟幸得出笼中,脱离灾难显威风,一朝得意福力至,东西南北任意行。
    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巽)相叠。艮为山,巽为木。山上有木,逐渐成长,山也随
    着增高。这是逐渐进步的过程,所以称渐,渐即进,渐渐前进而不急速。
    第54卦雷泽归妹(归妹卦)立家兴业
    下下卦
    象曰:求鱼须当向水中,树上求之不顺情,受尽爬揭难随意,劳而无功运平平。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震)相叠。震为动、为长男;兑为悦、为少女。以少女从长
    男,产生爱慕之情,有婚姻之动,有嫁女之象,故称归妹。男婚女嫁,天地大义,人的
    开始和终结。上卦与渐卦为综卦,交互为用。
    第55卦雷火丰(丰卦)日中则斜
    上上卦
    象曰:古镜昏暗好几年,一朝磨明似月圆,君子谋事逢此卦,近来运转喜自然。
    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震)相叠,电闪雷鸣,成就巨大,喻达到顶峰,如日中天。
    告戒;务必注意事物向相反方面发展。治乱相因,盛衰无常,不可不警惕。
    第56卦火山旅(旅卦)依义顺时
    下下卦
    象曰:飞鸟树上垒窝巢,小人使计举火烧,君占此卦为不吉,一切谋望枉徒劳。
    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离)相叠。此卦与丰卦相反,互为“综卦”。山中燃火,烧
    而不止,火势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行人,急于赶路。因而称旅卦。
    第57卦巽为风(巽卦)谦逊受益
    中上卦
    象曰:一叶孤舟落沙滩,有篙无水进退难,时逢大雨江湖溢,不用费力任往返。
    这个卦是同卦(下巽上巽)相叠,巽(xùn)为风,两风相重,长风不绝,无孔不
    入,巽义为顺。谦逊的态度和行为可无往不利。
    第58卦兑为泽(泽卦)刚内柔外
    上上卦
    象曰:这个卦象真可取,觉着做事不费力,休要错过这机关,事事觉得随心意。
    这个卦是同卦(下泽上泽)相叠。泽为水。两泽相连,两水交流,上下相和,团结
    一致,朋友相助,欢欣喜悦。兑为悦也。同秉刚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坚行正道,导
    民向上。
    第59卦风水涣(涣卦)拯救涣散
    下下卦
    象曰:隔河望见一锭金,欲取岸宽水又深,指望资财难到手,尽夜资财枉费心。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巽)相叠。风在水上行,推波助澜,四方流溢。涣,水流流
    散之意。象征组织和人心涣散,必用积极的手段和方法克服,战胜弊端,挽救涣散,转
    危为安。
    第60卦水泽节(节卦)万物有节
    上上卦
    象曰:时来运转喜气生,登台封神姜太公,到此诸神皆退位,纵然有祸不成凶。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坎)相叠。兑为泽,坎为水。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
    外。因此要有节度,故称节。节卦与涣卦相反,互为综卦,交相使用。天地有节度才能
    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稳,个人有节度才能完美。
    第61卦风泽中孚(中孚卦)诚信立身
    下下卦
    象曰:路上行人色匆匆,急忙无桥过薄冰,小心谨慎过得去,一步错了落水中。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巽)相叠。孚(fú)本义孵,孵卵出壳的日期非常准确,有
    信的意义。卦形外实内虚,喻心中诚信,所以称中孚卦。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第62卦雷山小过(小过卦)行动有度
    中上卦
    象曰:行人路过独木桥,心内惶恐眼里瞧,爽利保保过得去,慢行一定不安牢。
    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震)相叠。艮为山,震为雷,过山雷鸣,不可不畏惧。阳为
    大,阴为小,卦外四阴超过中二阳,故称“小过”,小有越过。
    第63卦水火既济(既济卦)盛极将衰
    中上卦
    象曰:金榜以上题姓名,不负当年苦用功,人逢此卦名吉庆,一切谋望大亨通。
    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坎)相叠。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势压
    倒火势,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经;济,成也。既济就是事情已经成功,但终将发生变
    故。
    第64卦火水未济(未济卦)事业未竟
    中下卦
    象曰:离地着人几丈深,是防偷营劫寨人,后封太岁为凶煞,时加谨慎祸不侵。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离)相叠。离为火,坎为水。火上水下,火势压倒水势,救
    火大功未成,故称未济。《周易》以乾坤二卦为始,以既济、未济二卦为终,充分反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家在公租房生活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家在公租房生活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 小六壬占婚姻占到大安,小六壬婚姻不可言啥意思

      小六壬看姻缘从哪起卦,起小六壬赤口,小吉,大安看感情,小六壬大安考试能过不小六壬断婚姻口诀,小六壬三宫速喜赤口留连,辰时,断婚姻能离吗?_百度…小六壬预测法小六壬可以算姻缘吗,小六壬二婚能算出来吗?大六壬和小六壬算婚姻吗小六壬看姻缘从哪起卦,起小六壬赤口,小吉,大安看感情, 提起小六壬

      2023年10月3日
      00
    • 流年刑冲一定不好吗,流年鱼日柱刑冲破害

      八字怎么看那年动婚 流年日支刑冲克害合请教一下 流年冲日支,是不是一定不好啊?遇刑冲易患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小白求教大师解惑流年冲婚姻宫一定会离婚吗 婚姻容易发生变故八字四柱中相生,克,冲,害,刑,合什么意思八字测流年八字怎么看那年动婚 流年日支刑冲克害合 动婚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一般指

      2023年10月15日
      00
    • 十月十八号什么星座,农历十月十八什么星座

      10月18号出生的人是什么星座10月18日是什么星座十月十八号是什么星座十月十八是什么星座 十月十八属于什么星座天蝎座男的性格天蝎座男生的性格脾气及弱点是什么?懂了这些更方便你追求天蝎座男生…10月18号出生的人是什么星座星座是按阳历划分的,阳历10月18日是天秤座,下面为你介绍十二星

      2023年10月17日
      00
    • 恶种同行

      热门小说《恶种同行》是作者顾念肖潇倾心创作的是的一部很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顾念肖潇,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姑姑吓得双腿直打颤,哆哆嗦嗦了半天,一个字没说出来就溜了。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找了借口离开。我爸愣……

      资讯 2023年9月1日
      00
    • 十二星座谁是杀神,十二星座谁杀气重

      最狠的三大星座 最狠的三大星座 最狠的三大星座,十二星座性格脾气各有不同,不同的星座的命运和个性在冥冥中已经注定,有的星座天生就是狠心肠,对待自己和别人都下狠手,下面和大家分享最狠的三大星座。 最狠的三大星座1 第三:白羊座 白羊座的人内心单纯,他们想

      2023年10月7日
      00
    • 第一章正妻赵梨初

      经典美文《第一章正妻赵梨初》由著名作者许橙子倾心创作的一本古代言情类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赵梨初宋时序,小说文笔成熟,故事顺畅,阅读轻松。主要讲述:“夫君。”赵梨初忽而开口打断他的话,紧紧握着他的手,轻言道:“想容过几日便回上京了,我们今日便多陪陪她吧,这……

      资讯 2023年7月12日
      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963583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