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鼎的成语典故(35个)

1、拔山扛鼎[báshāngāngdǐng]释义: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2、不卑不亢[bùbēi

  • 1、

    拔山扛鼎 [ bá shān gāng dǐng ]

    释义: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2、

    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释义: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 3、

    拔山举鼎 [ bá shān jǔ dǐng ]

    释义: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 4、

    才气过人 [ cái qì guò rén ]

    释义: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 5、

    尝鼎一脔 [ cháng dǐng yī luán ]

    释义: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 6、

    春秋鼎盛 [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

    释义: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出处: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

  • 7、

    鼎铛有耳 [ dǐng chēng yǒu ěr ]

    释义: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 8、

    鼎铛玉石 [ dǐng chēng yù shí ]

    释义: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9、

    鼎足三分 [ dǐng zú sān fēn ]

    释义: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10、

    鼎足之势 [ dǐng zú zhī shì ]

    释义: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11、

    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释义: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出处: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 12、

    赫赫有名 [ hè hè yǒu míng ]

    释义: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 13、

    九鼎大吕 [ jiǔ dǐng dà lǚ ]

    释义: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14、

    举鼎绝膑 [ jǔ dǐng jué bìn ]

    释义: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 15、

    口服心服 [ kǒu fú xīn fú ]

    释义: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处:《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 16、

    力能扛鼎 [ lì néng gāng dǐng ]

    释义: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17、

    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释义: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 18、

    三寸之舌 [ sān cùn zhī shé ]

    释义: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19、

    三足鼎立 [ sān zú dǐng lì ]

    释义: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20、

    问鼎中原 [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

    释义: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出处: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 21、

    弦外之音 [ xián wài zhī yīn ]

    释义: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处: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 22、

    偃旗息鼓 [ yǎn qí xī gǔ ]

    释义: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 23、

    一言半语 [ yī yán bàn yǔ ]

    释义: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24、

    意味深长 [ yì wèi shēn cháng ]

    释义: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出处: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 25、

    有名无实 [ yǒu míng wú shí ]

    释义: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出处:《庄子·则阳》:“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国语·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 26、

    一言不发 [ yī yán bù fā ]

    释义: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 27、

    自告奋勇 [ zì gào fèn yǒng ]

    释义: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饶守原本只有这一个狮子国;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

  • 28、

    半信半疑 [ bàn xìn bàn yí ]

    释义: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 29、

    鼎足而居 [ dǐng zú ér jū ]

    释义: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30、

    取而代之 [ qǔ é dài zhī ]

    释义: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31、

    大名鼎鼎 [ dà míng dǐng dǐng ]

    释义: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 32、

    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 33、

    有功之臣 [ yǒu gōng zhī chén ]

    释义:指有功劳的人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

  • 34、

    鼎力相助 [ dǐng lì xiāng zhù ]

    释义: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鼎力”指能够扛(gāng)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出处: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5章:“对于石云彪一类人物,理应鼎力相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家在公租房生活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家在公租房生活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哪个好?谁更厉害?附差距对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哪个更好?哪个排名更高?谁更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比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哪个最低录取分数线更高?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广东省广州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比较综合实力时,差距有多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好或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好的?哪个学校比较好?哪个更难?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3年9月28日
    00
  • 形容鹿多的成语大全(30个)

    1、标枝野鹿[biāozhīyělù]释义: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指太古时代。出处:《庄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2、铤鹿走险[dìnglù

    2023年11月6日
    00
  • 让人看了心情好的网名

    1、极夜炫冰。2、酱油大帝。3、微凉的笔墨。4、水寒枫。5、幻影黑羽。6、小猫喵喵喵。7、幼稚园杀手。8、穹酱阵亡鸟。9、雪落樱花美。10、爱或者不爱都抵不过相爱。11、料峭春风吹酒醒。延伸阅读最新超拽霸气情侣网名大全"时而不着调小姐伱丢了俄旳心不忘记旳却忘记≈若是姑娘美若当年╮你的温柔只许

    2024年1月27日
    00
  • 半衰期公式

    1、m=m(1/2)^(t/t)(其中m为反应前原子核质量,m为反应后原子核质量,t为反应时间,t为半衰期。2、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half-life)。随着放射的不断进行,放射强度将按指数曲线下降,放射性强度达到原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同位素的半衰期。3、原子核的

    4天前
    00
  • 形容形势十分紧迫的成语(4个)

    1、八荒之外[bāhuāngzhīwài]释义: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出处:《列子·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2、近在眉睫[jìnzàiméijié]

    2023年11月11日
    00
  • 西北政法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哪个好?谁更厉害?附差距对比

    西北政法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哪个更好?哪个排名更高?谁更强?西北政法大学对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哪个最低录取分数线更高?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政法大学与北京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比较综合实力时,差距有多大?西北政法大学好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好的?哪个学校比较好?哪个更难?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哪个更

    2023年9月4日
    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963583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