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项目计划书模板(互联网项目计划书模板免费)

互联网项目计划书模板(互联网项目计划书模板免费)

互联网项目计划书模板,互联网项目计划书模板免费

内容导航:

  • 互联网酒店用品服务平台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工业机器人,17位创业者闯四海
  • 最新商业网络推广项目公司融资创业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文
  • 一、互联网酒店用品服务平台项目商业计划书

    第一章摘要

    1.1项目背景

    在我国,酒店用品市场逐渐细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明显,酒店集团化步伐加快以及酒店联合重组不断推进,特许加盟开始兴起,国际酒店集团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客源推进。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步伐加快,快速发展的酒店业为酒店用品市场提供了利好支撑。同时,经济型酒店对酒店用品的个性化需求更为突出,中国餐饮业和酒店业在2016年出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型酒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也给酒店用品业带来更广阔、更具潜力的市场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酒店用品行业的发展。持续增长的入境游需求促进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入境游及国内游的需求拉动我国酒店市场规模的扩张,也创造更多的酒店及旅游市场的多样性。据联合国旅游组织(UNWTO)称,目前中国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并预计将有潜力在2O2O年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巨大发展前景将为酒店业及酒店用品打下了夯实机市场规模基础。

    针对酒店用品行业市场营销渠道,中国的酒店用品市场并不完善,其主要表现为现有市场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多样化的一站式采购平台。虽然国内酒店用品电子商务平台较多,但大多数打掉中间环节而直接服务于C端,或产品太过于单一,没有为整个酒店用品行业供应链赋能的服务型平台,………….

    第四章项目目标市场分析

    4.1中国酒店行业分析

    4.1.1中国酒店客房用品行业规模及增长

    酒店用品为酒店提供专供服务的行业,包括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及公共服务三大板块。

    其中,酒店房间的基本设备包括床、衣柜、茶几、一般亦设有电话、电视、闹钟;并有雪柜,内有各种饮料、酒类及小食,房间亦备有电水煲,水杯及咖啡、茶包、奶、砂糖等供住客使用。除了十分便宜的酒店外,房内通常都设有独立浴室,内有坐厕、浴缸及淋浴设备。

    再次专供服务类用品与餐饮服服务涉及产品基本包含了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我国酒店用品行业十年来,规模增速较为稳定,以下为2006年至2015年酒店客房用品市场规模当年值统计:

    图略

    4.1.2中国品牌酒店行业增长态势

    酒店用品行业为酒店行业旗下较大的子行业,其行业发展与酒店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连锁型品牌酒店占酒店用品消费市场占有率的37.63%,从2012
    年开始,国内酒店消费的需求升级日益明显,但龙头品牌依旧以加盟的方式快速扩张,2015-2016 不到一年的时间,如家酒店新增200 家门店,7
    天和汉庭新增400 多家门店,城市便捷、尚客优酒店门店数量几乎翻番,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供过于求的局面。

    4.2项目目标市场分析

    项目前期将主要目标市场定位贵州,项目主要目标市场将针对贵州省酒店用品市场2014年-2016年前贵州省酒店用品市场三年交易规模总结、2017年-2019年贵州省酒店用品市场交易规模预判作为分析:

    4.2.1 2014-2016年贵州省酒店用品市场份额分析

    图略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与整理,贵州省酒店用品市场(客房、厨卫、装修、家居、食材、物业、休闲等)交易份额成稳定上升局势,平均涨幅比超过15%以上:

    4.2.2 2017年-2019年贵州省酒店用品市场份额预测

    随着近年来来贵州省连锁型品牌酒店、星级酒店、旅游酒店的不段增加,加之旅游产业带动旅游地产、旅游酒店、旅游度假村的大力发展,预计到2019年贵州省2019年酒店用品市场交易份额近150亿元。

    综上所述,项目目标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4.3 消费者对网购行为分析

    线下渠道仍将是酒店用品产品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消费者购买酒店用品产品时,对于渠道可信度的要求较高,同时更加关注产品质量,这使得线上难以在短期内取代线下成为主流渠道;另一方面,线下专业酒店用品零售渠道,如酒店用品门店,凭借在专业化的产品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占比不断上升;

    受客房用品、厨卫用品、酒店服务用品等线上消费增加的驱动,未来整体线上渠道占比将有所提高:客房用品、厨卫用品、酒店服务用品等产品品类的部分细分类别标品化程度较高,且多为重复购买,使得线上渠道在价格配送等方面的优势凸显。

    线下渠道方面,购物中心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并逐步向三线城市下沉未来五年,中国购物中心总量将从4,200家增至约6,000家2016-2017年,购物中心建设仍将高速扩张,开发商依然偏好区域及以上地标性中心。随着城市购物中心逐渐饱和,其规划建设将于2018年起趋于理性,合理规划的次区域型购物中心将成为主流。

    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不断变化,例如更加注重体验式消费、部分品类日趋依赖网购等,原有渠道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酒店用品零售商逐渐向模式外拓展,原有渠道布局边界逐渐模糊化,产品与服务融合、线下与线上融合的大趋势日益显现。

    目录

    第一章 摘要5

    1.1 项目背景5

    1.2 项目总体描述5

    1.4 项目投资亮点6

    1.4.1 项目理念创新6

    1.4.2 创新投资模式7

    1.4.3 节省采购成本7

    1.4.4 定向配送、仓储优化服务7

    1.4.5 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供应商资金周转问题8

    1.4.6 大数据营销服务8

    1.1.7 便民服务9

    1.5 主要财务指标9

    1.6 项目投资回报10

    第二章 公司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战略11

    2.1 公司基本情况11

    2.1.1 公司名称及注册之本11

    2.1.2 公司经营宗旨及目标11

    2.2 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11

    2.2.1 企业定位:11

    2.2.2 公司的发展战略12

    第三章 项目目标市场分析13

    3.1 中国酒店行业分析13

    3.1.1 中国酒店客房用品行业规模及增长13

    3.1.2 中国品牌酒店行业增长态势14

    3.2 项目目标市场分析15

    3.3 企业竞争力分析18

    3.3.1 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18

    3.3.2 和同类型企业对比分析19

    3.3.3 竞争策略19

    第四章 产品/服务介绍21

    4.1 项目方案21

    4.1.1 项目建设规模21

    4.1.2 产品/服务特点21

    4.1.3 项目盈利模式22

    4.2 项目业务描述22

    4.2.1 经营业务22

    4.2.2 服务对象(客户定位)22

    4.2.3 服务市场(市场定位)24

    4.3 产品/服务的竞争优势24

    4.3.1 市场优势24

    4.3.2 项目运作优势25

    4.3.3 渠道优势25

    4.3.4 技术优势25

    第五章 项目建设计划26

    5.1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26

    5.1.1 建设规模与目标26

    5.1.2 项目建设内容26

    5.1.3 项目进度安排27

    5.2 项目实施计划27

    5.3 项目盈利模式27

    5.3.1平台模式27

    5.3.2 仓储28

    5.3.3 金融服务28

    5.3.4 大数据营销29

    第六章 运营管理及经营模式30

    6.1 公司管理30

    6.1.1 组织形式30

    6.1.2 人力资源管理31

    6.2 营销策略33

    6.2.1 营销综述33

    6.2.2 目标市场细分33

    6.2.3 市场开发策略34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需求36

    7.1 项目投资估算36

    7.1.1 项目估算范围36

    7.1.2 编制依据37

    7.2 资金需求及使用规划37

    7.2.1 项目总投资37

    7.2.2 总投资规模分析37

    7.2.3 固定资产投资38

    7.2.4 流动资金38

    7.3 资金筹集方式38

    7.3.1 本项目融资方式38

    7.3.2 项目融资方案38

    7.4 详细使用规划39

    第八章 财务分析40

    8.1 基本财务数据假设40

    8.1.1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40

    8.1.2 财务和会计政策40

    8.2 财务预测41

    8.2.1 销售收入预测41

    8.2.2 成本费用预测42

    8.2.3 营业利润预测43

    8.3 相关财务指标43

    8.3.1 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43

    8.3.2 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44

    8.3.3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44

    8.4 盈亏平衡分析45

    8.5 投资可行性45

    第九章 资金退出46

    9.1 融资方案46

    9.1.1 资金进入、退出方式46

    9.1.2 退出方式可行性47

    9.2 投资退出方案47

    9.2.1 股改上市47

    9.2.2 兼并收购47

    9.2.3 资本重组47

    第十章 风险分析49

    10.1 风险因素及识别49

    10.1.1 市场风险49

    10.1.2 竞争风险49

    10.1.3 资金风险51

    10.1.4 组织管理风险51

    10.1.5 政策风险51

    10.1.6 其他风险52

    10.2 风险评估52

    10.3 风险防范对策53

    第十一章 结论及建议54

    11.1 结论54

    11.2 建议55

    报告编制单位: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

    业务范围:编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调研、节能评估报告

    二、中国工业机器人,17位创业者闯四海

    作者:李溪

    编辑:余快

    2015年,国家智能制造2025发布,吹响了工业智能化低沉的号角。

    概念风起,资本涌动。中国机器人时代滚滚而来,大批创业公司在这个阶段成立,中国机器人创业进入草莽时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个时代都有开拓、冲锋的人。

    越来越多的人带着技术与经验,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汇聚到工业机器人领域,在这片工业之国上,踩出深深浅浅的脚印,试图用科技改变老旧的行业,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精神内核,见证行业风起云涌,让更加璀璨。

    雷峰网梳理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部分玩家和他们的创业故事。

    1、未来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刘云辉

    1985年刘云辉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力学工程系,次年就作为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日本留学。

    在日本求学6年间,刘云辉相继获得大阪大学基础工学部机械工程系工程硕士学位和日本东京大学数理与信息工程博士学位。

    因博士期间研究成果突出,毕业后加入日本国立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成为当时日本首批外国公务员。

    三年后,刘云辉放弃日本高薪,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就任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教授、天石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刘云辉作为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机器视觉与高速高清成像系统领域知名专家,领团队研究医疗和工业机器人。期间,在机器人抓取理论、机器人定位、自适应控制、机器人视觉反馈控制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了200多篇论文。

    2016年,刘云辉带领港中文大学的博士生团队创业,成立了未来机器人。未来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李陆洋、方牧、鲁豫杰均在机器人领域具备超10年的研发和管理经验。

    这个专注于视觉工业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团队,通过将视觉控制、感知与5G技术融入工业车辆,致力为仓储物流领域的装卸、存取、室外分拨等环节。

    未来机器人成立后发展迅猛。2021年,未来机器人实现全年营收增长10倍以上。

    2、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CEO:邵天兰

    邵天兰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在清华期间,他就时常翘课去泡实验室、参加科技竞赛。在清华期间,听着先辈造原子弹的故事中度过。

    毕业后出于对机器人浓厚的兴趣,前往工业机器人技术重镇德国慕尼黑工工业大学求学,在德国求学期间,邵天兰在德国知名协作机器人公司工作了三年半,完整参与了协作机器人从设计到诞生的全过程。

    在邵天兰看来,作为资深程序员,追求炫酷而实用的硬核技术——没有比机器人更合心意的东西了。

    2016年,AI在棋局上大放异彩,也撩动了邵天兰的心,硕士毕业的那个夏天,他拒绝了硅谷多家知名企业的offer,与付翱、丁有爽两位清华校友创立了回国创立了梅卡曼德。

    邵天兰擅长软件、算法,拥有德国先进行业经验。付翱是清华精仪系的本、硕毕业生,精通机电一体化,毕业后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首ABB的工作。丁有爽博士,先后就读于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的顶级院校哈工大、清华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在这些国内外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的顶级院校。

    梅卡曼德在不到四年时间内获得七轮融资。

    3、海柔创新创始人&CEO:陈宇奇

    海柔创新创始人兼CEO陈宇奇,本科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电子系,硕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机器人专业。

    在创立海柔创新之前,陈宇奇已经在香港创立过一家专注 EOM Bias Controller的开发和销售的公司,研发产品体积最小且性能优先,行业排全球第一。

    2015年,陈宇奇陪同经营快递的朋友考察北京周边仓库项目时,发现大多数仓库依靠人力,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陈宇奇创业的准则,是“帮助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在充分调研后,确定了仓储机器人创业的念头。

    那一年的CeMAT(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上,26岁的陈宇奇更是在多层穿梭车和箱式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看到移动机器人的巨大市场。

    陈宇奇项目启动的种子轮投资,来自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参与发起的XBOTPARK基金,初始资金支持下,陈宇奇团队只用了近半年时间,就捣鼓出了样机,即后续海柔创新“库宝”的原型。

    在有了样机、天使轮融资到位后,2016年,陈宇奇才正式创立了海柔创新。业务快速扩展之下,海柔创新以“全世界最好的机器人公司”为目标。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1全球独角兽榜》,海柔创新最新估值已达100亿,成为我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4、极智嘉创始人&CEO:郑勇

    郑勇拥有清华大学工业工程和德国亚琛大学工业工程双硕士学位。

    毕业后先后在ABB集团和圣戈班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负责中国重点生产基地从工程到质量控制和物流的整体运作,期间积累了十余年的物流认知。

    之后郑勇加入了投资基金公司新天域资本,开始关注机器人自动化投资,2014年,发现亚马逊在全面推广机器人,原本他想寻找的物流机器人公司投资,但当时国内合适的企业寥寥。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在供应链领域工作经历,工业机器人上的丰富项目经验,他清楚物流机器人将带来的巨大价值。

    郑勇判断,物流一定是AI和机器人技术最先落地的重要场景。于是找到清华计算机博士李洪波,又拉来另外两位创始合伙人刘凯和陈曦,在清华计算机系FIT楼的地下室研发了一年。

    2015年7月,产品原型基本完成,郑勇从投资公司离职,成立了智能物流机器人公司——极智嘉。

    极智嘉内部曾就“做一家智慧物流的公司,还是做一家机器人公司”有过讨论,最终选择的是机器人赛道。

    郑勇也从投资机构高管,转换身份,成为AI机器人企业创始人。

    场景上,极智嘉从汽车和电子场景入手,并向锂电、光伏行业进攻。汽车是最大体量的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较高,电子行业近年市场空间快速增长,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短,灵活性要求高,锂电、光伏行业需求突飞猛进,每年翻两三倍的增长。

    2017年,郑勇在调研后发现欧、美、日等国人工成本逐渐增长,海外市场对物流机器人的巨大市场需求。极智嘉开始扬帆出海,大力进攻海外市场。

    目前极智嘉中国大陆的业务占40%左右,60%左右的业务在海外,整体50%~60%的业务来自制造业。

    如今,当初的四人创业团队,如今已经是一家超1500人的员工的智能机器人明星企业。

    5、快仓智能CEO:杨威

    80后杨威,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软件工程专业。

    这位北大学子每决定做一件事情,他都有一种将之做到极致的特点。

    他高中时期体重超过200斤,在决定减肥后,他仅用4个月时间,减掉60斤。

    创业之前,工作之余,他还是一名自行车职业运动员,国内排名靠前,所获奖金甚至超过工资。

    创业的前三年,他在振华重工工作,是这个全球最大的港口物联供应商的工程师,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多主体系统协调与控制。具体负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输设备AGV的调度和控制系统研发。

    当时,AGV机器人技术壁垒高且全,同时受Kiva机器人影响,工科男希望通过技术改造社会。

    在自动化码头的经历,不仅让杨威拥有技术储备,也看到仓储物流巨大的需求和极速发展的市场,与此同时,国产好的仓储机器人少之又少。

    2014年,杨威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和同事成立了快仓,进军物流机器人赛道。

    当时的智能物流机器人赛道还颇为小众,资本大佬们在外卖、打车等领域打得热火朝天。

    2014年快仓成立之初还是一个仅有3人的小型团队时,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在没有准备BP,仅靠一份技术规格书就跟投资人了讲了四个多小时。

    投资人看到了这个理工男踏实靠谱的一面,依然投了天使轮。

    后来快仓遇到百世集团。百世董事长周韶宁,看到了智能仓储的价值,看到了快仓的价值。

    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菜鸟网络、软银中国、百世物流、海富基金、中比主权基金等知名机构,2020年12月完成C+轮融资10亿。

    得益于两位战略级股东:百世物流和菜鸟,让快仓有了稳定的订单数量,仓储机器人让仓储物流行业效率的大幅提升,这让快仓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在多次天猫双十一物流订单中,快仓与菜鸟合作,降本增效。

    快仓发现智能内部物流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电商场景,在流通、制造场景中亦广泛存在,并在2018年提出新的愿景:让人类不再搬运。

    如今,快仓已经从3人成长为超900人的智能物流机器人独角兽企业。

    6、珞石机器人创始人&CEO:庹华

    珞石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庹华,2009年7月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学生时期,庹华学习了机器人控制技术,并先后在Motorola Media Lab、IBM、sony研究院实习。

    毕业后,庹华先是进入世界500强爱立信,从事软件基础系统底层的研发工作,之后偶然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在两家研究院从事机器人研发,其中在国机集团,遇到了曹华和韩峰涛,三个人格外契合,曾以公司为家,半年时间打造出一款150kg机器人样机。

    种种原因之下,三人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在长期调研后,他们选择了工业机器人。

    2014年,初始团队在北京创立了珞石机器人,名字来自“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这个富有内涵的名字代表了他们打磨产品的决心。

    珞石创业之初从控制系统切入。一来控制器是三人老本行,二来控制系统与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并称为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

    其中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皆与此相关,但此领域被国外厂商占据。

    在选择机器人细分场景时,他们意识到,虽然主打性价比机器人控制器有一定市场,但规模有限,于是主动调整方向,从控制器向轻量型工业机器人转型,后者高速、高精度、更易用。

    汽车行业由四大机器人把手,同时劳动密集的3C等行业随着劳动力上升,对机器人需求逐渐扩大。

    他们避开汽车主机厂商,从汽车零部件产业入手,主攻轻量型工业机器人,尤其是3C产业大部分对机器人的需求是小负载的轻量型机器人,用于机床精密加工上下料,打磨抛光以及组装等应用,推出工业机器人XB系列和对标国际大厂的柔性协作机器人xMate。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协作机器人未来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5%。到2027年,协作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或将达到75亿美元,占工业机器人市场的29%,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庹华认为,在国产协作机器人快速发展、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的背景下,5年之内肯定会有1~2家国产协作机器人企业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2022年,珞石机器人完成由新希望集团领投的4亿元战略轮融资。

    7、迦智科技创始人&董事长:熊蓉

    作为中国机器人顶级专家,在业界有「机器人女教头」的称号。

    熊蓉是智能制造乃至整个工业界都少有的女性创业者。

    熊蓉对科技的兴趣始于儿时。熊蓉出生在江苏太仓,初中暑假,太仓举办了一个计算机兴趣班,教BASIC语言,也介绍计算机如何跟人下象棋。彼时电脑还极为稀有,对此好奇的熊蓉就报名学习。

    这成为熊蓉的硬科技启蒙,此后更是对计算机的热爱与日俱增,1990年,她更是如愿考上浙大计算机系。

    那时的计算机系仅有5个专业,两个硬件、两个软件和一个工业造型设计。熊蓉所在的硬件专业女生更是少之又少。熊蓉在校期间疯狂汲取软件、硬件、操作系统等知识,并在实验中论证。

    1997年,浙大硕士毕业后,熊蓉便留校进入控制系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智能机器人。

    2000年,国家工业控制领域先驱、中国工业控制系统之父褚健担任实验室主任,在他看好下,熊蓉自学机械、电路、智能、控制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并研制出了浙江大学第一代FIRA足球机器人。

    在熊蓉的带领下,智能机器人团队从2012年开始,多次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其中三次击败全球计算机专业最顶尖学府卡耐基梅隆大学夺冠。

    2016年7月,熊蓉带领几名学生创办迦智科技,面向制造业和物流业自动化需求,融合机器视觉、机器学习、机器人作业、机器人移动技术,打造智能移动作业机器人及系统的高新企业。

    截至目前,迦智科技已在3C、半导体、能源工业、汽车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实现了规模化商业落地。

    8、瓦特曼智能创始人&CEO:谭胜虎

    瓦特曼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EO谭胜虎,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系,师从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如院士。

    在创立瓦特曼之前,他曾有过多次创业经历,也曾担任世界500强和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高管。

    2018年,谭胜虎、陈仁与冶金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资深专家陈洪成立了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瓦特曼智能。

    陈仁200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图像识别领域,并获得滑铁卢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深度学习。

    2013年陈仁加入百度,是百度IDL(深度学习研究院)早期核心成员;2016年加盟腾讯,参与组建自动驾驶技术团队,并成为腾讯自动驾驶核心技术负责人。

    他们将场景落在了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矿山等行业,这些领域的企业即使营收达千亿,在实际生产中,生产方式、生产工艺和生产工艺都极为传统。

    而且,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矿山等重工业行业工艺流程严格、作业环境相对复杂。高温、粉尘等不利环境因素,对硬件设备稳定性和复杂场景适应性有着颇高的要求。

    他们成立瓦特曼的初衷,就是让人从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同时通过数字化,为企业降本增效。

    钢铁、冶炼等行业对稳定性要求极高,也极其考验方案对实际应用场景的理解程度,与一般AI创业公司不同,他们的办公地点并未选择热闹繁华的科技大楼,而是一座传统大院-
    中国铝业大厦”。

    这个大厦本是国家冶金部的办公地,后改造为商用写字楼,楼里有不少在老牌重工业公司,冶金领域企业相对封闭,但同一栋大楼,让他们更接近场景内工厂,也更了解其需求。

    瓦特曼推出了国内首个3D全智能清理打磨机器人,将很多带着防护面具的重体力清理工人从恶劣环境中释放出来;做了钢铁行业首个高温熔炉内衬侵蚀监测机器人系统,将高温熔炉内的“黑箱”变成透明“白箱”。

    中国钢铁占全球约55%的产能,电解铝占全球约56%的产能。瓦特曼有信心,随着推进全厂级无人化数字工厂、真正黑灯工厂的落地,智能化装备和数字化工业技术将在这些行业带来新的趋势。

    9、斯坦德创始人&CEO:王永锟

    1991年,王永锟出生在黑龙江中俄边界的一个小城市。异域风情的长相经常被误认为是新疆人或者俄罗斯人。

    小时候的王永锟因影视作品经常对未来人生充满各种幻想,幻想自己是孙悟空,甚至是流落民间的皇子,命中注定的某种使命。

    命运没有满足小男孩的期待,反而给了他一记重拳。

    初中曾因家庭贫困差点辍学,后进入慈善学校才得以完成学业。少年期间机会不多,也许正因此,他珍惜一切机会。

    2009年,王永锟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并在大四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哈工大亚太大学生机器人队,队伍曾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夺得了中国赛区唯一一个特等奖,他也从中获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初体验。

    2015年王永锟从哈工大硕士毕业,摆在他面前的机会有三个:一是进入英特尔、大疆等名企;二是出国读博,继续深造;三是受邀进行移动机器人创业。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旗帜下,他决定搭上创业的时代列车。

    2016年,5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正式成立了斯坦德机器人,来到深圳,王永锟担任CTO。

    斯坦德,是“standard”的音译,他们想要给工业带来标准化,但真的创业他们发现,工业最大的特征就是不标准。

    创业初期,他们领2000元的工资,整个团队在挤在一个简陋的出租屋内。

    2017年,融资后公司快速扩张,从5人发展为百人团队,行业覆盖面广、太过分散,进展较慢,很快遇到资金问题。

    当时现金流只够员工3个月工资,王永锟临危受命,担任公司临时CEO。外人都劝他及时脱身,但对自身技术与机器人行业的信心,他无法说服自己放弃。

    最后,下定决心,放手一搏,调整业务方向,重新制定计划,裁掉三分之二的人,减工资,退租了办公室,将团队搬到工厂,开启了车库创业的时期。为了解决最紧迫的资金问题,王永锟经历了一段无休止见投资人阶段。

    在见过140多位投资人之后,斯坦德终于拿到一份投资,度过寒冬。

    而后迎来转机,斯坦德在深圳宝安创业大赛中拿下多项大奖,并逐渐被市场熟知。

    得益于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产业聚集效应,机器人行业蒸蒸日上。

    2018年底,斯坦德成为华为一级供应商,这对于斯坦德来说是一个完全可以比肩上市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与中兴、富士康等也达成合作,2018年的产值达到2017年的4倍以上。

    斯坦德陆续推出了应用于工业柔性物流搬运的移动机器人产品及设备,并将自主研发的激光SLAM导航移动机器人及工业柔性物流解决方案普及到了半导体、新能源等高新技术行业,推广到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如今,斯坦德已经成为哈工大系机器人技术商用的又一典范,并在3C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居首位,成为华南激光导航AGV领先者。

    10、哈工智能董事长:乔徽

    哈工智能董事长乔徽从小就喜欢电器组装,经常用零部件拼凑从新奇玩意儿。

    大学乔徽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如愿进入机械电工专业,本硕期间,他在哈工大打下基础的机械技术理论知识。

    大学期间,乔徽在互联网领域有过一次创业经历,2000年,还是大学生的乔徽和同学一起建立了团购网站,但并未坚持下去,几年后,团购网站时代来临。

    2005年,乔徽机电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半导体装备行业。2013年,乔徽进入哈工大张家港智能装备研究院任副院长,并在此后的几年间,在哈工大旗下众多机器人公司任职。

    在此期间,乔徽带领团队先后研发过迎宾机器人、餐饮服务机器人、消毒机器人以及移动广告机器人、平仓机器人、木托盘生产机器人等各种机器人,从服务机器人开始,逐渐向工业机器人摸索。

    工业数字化、智能化逐渐萌动,感受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信号,乔徽判断中国机器人领域将是一个巨大市场,一头栽进机器人行业就是十几年。

    2017年,秉持“国产替代”的信念,时任董事长乔徽转战智能制造,创立了哈工智能。

    2017年开始,乔徽带领哈工智能通过收购、合资、自研等方式,相继进入新能源汽车、医疗工业、医疗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赛道,并完成房地产和氨纶业务的剥离,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务。

    如今,以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为核心,哈工智能已经形成机器人产业链为依托的“AI+ROBOT”战略格局。

    11、法奥机器人董事长:姚庭

    法奥机器人董事长姚庭及总经理巩相峰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姚庭和巩相峰相识于哈工大实验室,本科时期,他们就一起参与多项科研实验并成为“黄金搭档”。

    姚庭,是一个海归,也是一个80后苏州小伙。

    2009年从哈工大机械专业毕业后,姚庭前往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深造,在这个有着诺贝尔大学之称的学校学习机器人控制技术,毕业后顺利进入瑞士ABB旗下自动控制研究所,年薪百万。

    彼时,在地球的那一头,从哈工大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巩相峰拉上几位好友创建了威海正棋机电。

    当时,国外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已颇为成熟,但中国的机器人相对落后,尤其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控制器,相当于人的大脑,在中国机器人体内遍布的都是“外国大脑”。

    在世界机器人顶尖企业工作多年后,姚庭意识到,也许他可以在熟悉、擅长的领域,机器人中国造。

    2013年,姚庭下定决心辞职回国,加入了巩相峰的公司。

    加入不久,一家韩资半导体企业的机器人设备控制器不稳定,经常故障,考虑换设备。当时一起竞争的还有两家韩国机器人企业。

    姚庭知道,他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带领团队耗时3个月研发出自动化设备,以1‰的不良率完胜韩国公司的5%,在此后逐渐打开市场。

    2014年底,新北洋和威海正棋机电合资成立了威海新北洋正棋机器人公司,姚庭担任总经理,期间研发出一种机器人控制器,打破海外品牌在高端机器人控制器的垄断局面。

    2019年,姚庭回到家乡苏州,老搭档巩相峰相随,法奥意威机器人由此诞生。

    创立法奥前,他们就选定了协作机器人赛道。

    近年协作机器人成为机器人领域势头最猛的品类。

    一方面,协作机器人结构相对简单,设计轻量化,部署和调试更为简便,运行速度较为平缓,安全性更高,且精度与工业机器人相当,同时模块化程度高,更容易实现标准化。

    另一方面,此前的协作机器人存在价格居高不下、拖动示教定位不准确、本体力反馈精度低等问题。

    法奥机器人自研自产了包含谐波减速机、伺服电机、编码器及控制器在内的所有关键零部件。在所有关键指标和行业头部产品持平的情况下,致力于帮助客户大幅降低采购和落地部署成本。

    如今,法奥机器人已服务客户30余家,2022年其协作机器人产品出货量,预期相比2021年将增长5倍。

    今年3月,法奥机器人获得阿里、美团、小米系资本超5000万美元B轮融资。

    12、李群自动化董事长:石金博

    1982年10月,石金博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父母在航天控股旗下一家国营工厂工作,父亲是工程师,母亲从事质检工作,工厂大院长大的石金博从小耳濡目染,小时候与钢筋、机械自动化设备为伴,长大后也与机械工程结下深厚缘分。

    石金博从小就是学霸,高考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硕连读。石金博看来,机器人是工科专业里最有意思的领域。

    大四那年,石金博参加了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科技夏令营,在这里她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哈工大毕业后,石金博考取了香港科技大学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师从李泽湘,主攻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优化。

    受李泽湘教授影响,他们经常参加各种科技展览、竞赛,并早早涉足产业,在读博期间,石金博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2009年,石金博跟随李泽湘前往日本、美国考察,意识到全球工业机器人是欧美四大家族的天下时,石金博暗下决心,希望为中国工业机器人贡献一点力量。

    2011年,在导师李泽湘帮助下,石金博和另外四个小伙伴一起,在东莞松山湖创业基地创办了李群自动化。

    李群(Lie group)是一个数学术语,是挪威数学家Sophus Lie创立的机器人构型概念,是石金博在学校研究机器人时经常用来描述机器人运动的视觉工具。

    初创业时期,李群自动化主要进行外购自动化设备,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进行工程机械焊接的改造,但没有自主研发能力,无法抓住客户痛点,产品难以在市场打开局面,公司一度陷入危机。

    2013年,公司面临危机,团队负责人和创始人陆续离开,石金博在这个时间站了出来。

    困局时刻,团队迎来第一桶金,当时苹果需要一个给iPhone手机做天线的自动化测试。

    当时团队几个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后如期交付样机,并顺利拿到苹果第二个订单,最终赚的200万周转资金,从苹果的自动化订单开始,李群自动化意识到机器替代人力的巨大潜力。

    2013年,石金博找到李群自动化的定位——轻量型工业机器人的自主研发。

    经过10年的发展,李群自动化已经拥有完善的“机器人本体+应用软件平台+智能解决方案”产品体系。

    13、思灵机器人创始人&CEO:陈兆芃

    思灵机器人(Agile Robots)创始人兼CEO陈兆芃毕业于哈工大。

    陈兆芃从小热爱科幻、宇航和机器人,长大后也热衷极限运动,大学如愿考上哈工大。

    在哈工大期间,陈兆芃是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机器人奠基者刘宏。

    2008年,刘宏将陈兆芃送往德国宇航中心读博,博士导师是德宇航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研究所所长Gerd Hirzinger。

    德宇航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研究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力控机器人技术,开发出能精确感知外力并在碰撞后自动调整运动轨迹的轻型机械臂 LWR i-LWR
    iii,Hirzinger正是德宇航LWR项目的领导者。

    陈兆芃也成为哈工大和德宇航机器人研究所的联合培养的博士,在德宇航读博和工作的十年,他参与天宫二号的机械手和机械臂研发,负责研制的迄今世界范围内复杂程度和集成程度最高的太空机器人灵巧手,仍在国际空间站服役。

    陈兆芃担任德宇航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研究所实验室副主任,是至今华人在德宇航担任过的最高职位

    2018年,陈兆芃和团队离开德宇航,创立思灵机器人,思灵联合创始人Peter Meusel是陈兆芃在德宇航多年同事,其他初创人员也大多来自德宇航。

    深知技术与产品之间的鸿沟,体会过“把极致技术变成产品是非常痛苦的”,陈兆芃拒绝“高大上”的标签,将自己看做“打铁的”,公司路线也贯彻低调的风格。

    思灵机器人专注于智能机器人软硬件系统的打造,目前已推出机器人操作系统()、智能力控机器人、仿人型五指灵巧手、智能柔性机器人操作平台(FIP)等产品,目前已落地在工业(3C消费电子、汽车及上下游、珠宝首饰等精密部件生产制造)、医疗、农业、教育及服务等领域。

    航天机器人到力控机器人的转型,思灵迅速发展成为机器人领域的黑马,获得资本青睐。思灵机器人成立一年,完成4轮融资,成立不到 3 年,完成 6
    轮融资,获得了超过 20 亿元人民币。目前,思灵已经是估值超15亿美元的独角兽。

    14、仙知机器人CEO:赵越

    在众多工业机器人创世人的背景模板中,赵越是特别的那个:“弃医从工”、“毕业即创业”的经历让赵越身上有股杀伐果断的豪气。

    2007年,赵越考取了浙大8年直博医学专业,就读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这个以历代浙大人铭记的竺可桢老校长之名命名、汇聚卓越人才、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的荣誉学院。学生均是从浙江大学全校的本科新生中进行严格选拔选。

    但赵越调侃学医是因“被调剂”。本科期间,赵越选修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此开启了他与机器人的缘分之路。

    2009年,大三那年,赵越被同学拉去参加中控集团与浙江大学在校内举办了一场名为“中控杯”机器人竞赛,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机器人,并产生兴趣。

    直到2011年,已经学医第五年,他发现相比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机器人更能让他热血沸腾。

    最终让他下定决心放弃医学直博之路,投身机器人的导火索,是发现自己辛苦培养2周的细胞竟然是细菌。

    于是,他退学、考研,一年后,他重新站在浙大门口,成为浙大智能控制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褚健教授和熊蓉教授。

    这期间,赵越作为浙大小型组机器人足球队队长,带领着团队取得2013、2014年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小型组的两连冠。

    RoboCup有“机器人界的世界杯”之称,作为世界级比赛,对机器人的环境识别能力、判断决策能力、操作精度等要求极高。

    毕业后,赵越召集RoboCup的冠军班底,在2015年创立了仙知机器人。

    专注于多功能移动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主要产品包括移动机器人的最强大脑SRC系列核心控制器和应用广泛的AMB系列无人搬运底盘,以移动机器人控制与调度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研发与创业的天然沟壑,曾让这群浙大高材生吃过苦头,创业初期,仙知经历过五个老板,两个员工的尴尬局面,资金紧张,同时SRC控制器还未形成标准化产品,也一度让仙知在破产边缘游走过。

    在投资人眼里“最不会讲故事,但最踏实的”赵越最终和团队走出困境后,发展飞速。

    在工业领域,仙知机器人独创的无轨可移动机器人在安装成本和灵活度上要远远超出传统可移动机器人,而机器人所配备的室内地图构建系统也大大减少了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的失误;双摇臂系统操作精度不超过7毫米,在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上已经远远超过人工,是工业可移动机器人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15、优艾智合创始人&CEO:张朝辉

    张朝辉是一名90后,1992年出生,本硕博都在西安交通大学,研究机械工程与自动化领域。

    张朝辉博士研究方向是机器人学,2015年到2016年间,他和研究所的几个博士同学的研究项目均与工业落地相关,这让他们开始思考如何从机器人角度推动智能制造产业落地,机器人产业化落地的探索也形成了基础的技术架构。

    当看到机器人行业华而不实,以噱头造势,同时,他们希望以更实际地让机器人在工业领域落地,决定跳出学校。

    2017年5月,在导师梅雪松支持下,张朝辉和四个博士同学组成的创始团队在西安成立了优艾智合,梅雪松出任公司首席科学家,提供技术支持。

    不到2个月,便收到Hax的橄榄枝,在这个全球最大硬件加速支持下,来到深圳。

    当年,针对当时公共交通车辆轮胎检修无法高频检修等行业痛点,优艾智合打造出的商用车辆巡检机器人,仅用时4个月,次年也收获了全球轮胎巨头米其林的百万元订单。

    此后,优艾智合经历了商用车辆巡检市场场有限、资金短缺和转型的瓶颈期。

    团队在激烈讨论后,选择场景聚焦,确定了“细分工业场景的移动机器人”原则,并逐步锁定了泛精密制造行业和能源行业。

    张朝辉认为,移动机器人的壁垒之一在于场景化,场景落地经验和技术无法通过短期的大人力和大资金来实现,不同场景会诞生不同机器人公司。场景、技术适配、商业模式,构成市场占有率。

    2021年优艾智合的机器人开始批量化落地,团队人数也达到400,收入同比增长了约三倍。

    目前,优艾智合已形成了工业物流、智能巡检维保、智慧能源3大业务板块。

    16、松灵机器人创始人&CEO:魏基栋

    魏基栋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2014年,魏基栋通过机器人竞赛进入大疆,曾在大疆担任创新研发经理。2017年,他离开大疆,与其他5个圈内好友在东莞成立松灵机器人。

    初创业的两年,松灵机器人将目标放在停车AGV赛道。

    AGV领域项目制特质,涉及主体众多,项目周期长,资金回转慢,刚起步的松灵遭遇巨大现金流压力。

    在经历2018年的低谷期后,他们发现小型机器人底盘需求,在尝试性做出两款产品后,获得市场正向反馈,于是2019年团队调整方向,将目光锁定在机器人底盘上。

    机器人底盘是机器人进行移动的基础模块,它承载了机器人本身的定位、导航、移动、避障等基础功能,而底盘的优良与否直接关乎服务机器人价值的体现,进而影响服务机器人的商业落地发展。

    找对了方向的松灵开始走出困境,基于此前技术积累,松灵机器人在半年时间推出了两款底盘产品。

    一款全能型通用底盘SCOUT,可在室内外、崎岖路径下适用,应用于监控巡检、教学模拟、物流运输、工业应用、检测勘探、农牧林业等多个领域。

    一款阿克曼转向设计的HUNTER系列,可应用于园区快递、无人物流、无人送餐、景区巡逻等场景应用。

    目前,松灵机器人已经拥有通用型UGV、室内小型AGV、线控改装电动车等移动机器人底盘产品,可服务于安防巡检、园区工业、农业灌溉、物流运输、检测勘探、科研教育等各个领域。

    今年2月,松灵旗下独立品牌库犸动力成立,并发布商用智能割草机器人,跨界进入割草机器人赛道。

    17、非夕科技联合创始人&CEO:王世全

    王世全从小就为机器人自动化着迷,大学就读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博士期间就读于赴斯坦佛大学,师从斯坦福机器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Oussama
    Khatib教授。

    在这里,他结识了非夕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

    2016年,王世全与团队创立非夕科技,瞄准当时国内空白的自适应机器人领域。

    选择这一领域是基于对机器人领域的观察。

    在他们看来,传统工业机器人在搬运、焊接、喷涂等环节中,工艺流程复杂,不确定性高。

    可写作机器人安全性更胜一筹,但在有效负载、速度和精度等性能上大打折扣,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他们希望能创造出自适应机器人,自我感知、自我判断、自我学习、自我调整,完成非结构化环境下的复杂任务和精细动作。

    2019年,非夕推出第一代自适应机器人产品“Rizon拂晓”,将工业级力控、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融于一体,通过像人一样的手眼配合来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

    目前,非夕科技的产品已在精密装配、曲面打磨、力控检测、移动复合操作工站等方面应用。目前深耕工业场景外,非夕科技计划进入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服务等众多领域,在医院自动配液机器人、按摩机器人、新能源车自动充电机器人、果蔬采摘机器人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

    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三、最新商业网络推广项目公司融资创业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文

    最新商业网络推广项目公司融资创业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文

    目 录

    项目概述

    平台定位:以“互联网+思维”为行为导向,寻找最具价值的“创意创享创业创新创 客”社群,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创业创新生态圈,“协同创业、互创互
    享、分享创想、成就他人、成就自己”定位。

    公司核心价值观: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扶持大众创业,孵化万众创新”,以落实创新强国战 略为己任,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为投身“双创”事业的创客、创新型实
    体企业、创业公司提供定制化的项目融资解决方案和投融资对接服务以及创 业创新项目在线自主交易。

    市场分析

    01机会: 目前创业创新市场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周期长以及创业 创新成果交易困难、转化困难等问题。

    02趋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三步走”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二步,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第三步,2050年建成世
    界科技创新强国。

    03规模: 在利好政策的激励下, 创业者与创新公司数量井喷。从新注册企 业数量上来看,2015年到2016年第一季度,新增企业数量为
    550.26万户,第三产业占据八成以上,约48.15万户隶属“互联网。

    客户需求

    1. 创业项目融资需求 2. 创业创新项目交易需求 3. 创新成果转化需求 4. 企业创新技术 需求

    我们要寻找的客户是……

    我们的团队

    创业创新生态 圈解决方案

    核心业务

    创业创新项目在线交易: 创业者通过平台可进行创业创新项目自主交易,平台根据项目属性进 行精确智能匹配,缩短交易时间;创业创新项目线上线下交易撮合,
    创业创新项目在线拍卖,创业创新项目代理。

    创业创新项目孵化: 创业创新项目自主提交、在线展示、在线融资,项目路演、 技术孵化、市场撮合。

    圈子文化: 圈子是人才经营俱乐部、创客空间、私董社群、商业协会团体,生态 圈核心在于提升圈层文化,公众形象、素质教育、商业价值。

    顶层思维: 运用创新思维导图、顶层商业智慧、商圈思维、资本投行思维、宇宙 智慧哲学服务生命共同体。

    顶层设计: 运用管理哲学(理念文化信仰自律)、管理科学(制度流程方法工具)帮助创业者打开心门,系统思维(意识转型、战略转型、创新体系
    转型、文化升级)、找到根本问题、标本兼治,实现转型升级,迈向 创业成功。

    品牌运营: 线上运用新媒体公关/品牌故事/互联网广告等;线下终端展示/创客空 间,定期举办私董顾问服务、高端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等。

    商业模式

    结合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剩顶层人力资源配置解决方案+创客孵化+新媒体/大数据,为创客、创业型
    公司提供项目在线自主交易、顶层设计、项目融资孵化、技术孵化、整合营销、人力资源、财务法律、
    BPM/B2B/ERP云服务方案、上市辅导、市值管理、创客孵化、业绩增量管理等。

    盈利模式

    如何获取早期用户

    A轮融资

    谢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项目计划书模板的内容,更多关于互联网项目计划书模板可以关注本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家在公租房生活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家在公租房生活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963583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